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复林外:麦克罗杰的耸肩-肩胸结构-老詹-“弄死自己”的教练

(2011-12-09 10:17:30)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训练

体育

杂谈

回复林外:(有关麦克罗伊,jason day的耸肩夹臂。)

 

嗯。的确如此。双肩上提,肩关节(上臂)适当外旋,这样,肩臂腕整体,与躯干(胸腔),变成两个不相牵扯的大环节,不仅能够相对运动来提高杆速,也避免了肩部的各种运动伤害。

 

但,这里也有个重点,上提多少?上臂外旋多少?也是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保证肩臂腕环节杆环节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紧凑-有效连接”的鞭打链,各个关节收缩释放时,不能有对抗。

 

我们观察到一些长期打球的人,因肩-胸无法正常分离,肩胛提肌和肩胛下肌,前锯肌受损。尤其是筋膜受损,痛苦不堪。

 
夹毛巾的练习方法,针对性非常强。不同的人,不同的“夹法”,不同的练习目的,不同的训练方案设计,……意义概念都不一样,爱好者们如果照本宣科,的确会有“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不由想起我那师弟老詹,以往总是困扰于“外打内”。肩部与胸腔无法“分离”而相对运动,那时的他左上臂平推,右上臂飞肘后,又在下挥时,与右胸腔纠结成一团,这样,双肘无法在下挥时保持同向运动,只能“释放太早”,结束动作时,也只能“捂鼻子”了。
 
近期看到他又在体验“整体上杆”,外观上有些改善,但肩胸不分离,肩臂腕仍然是与躯干纠缠在一起,互相干涉“打架”,这样的整体上杆有啥用?
 
冬训期间会多在南方避寒,但如果有空回京,抓他出来给他体验下什么是“内部结构”。
 
虽然我们很相熟,但,除了早期叮嘱他练练“手-器械亲和”外,我的确没有教给他任何东西。
 
有人转告我,他竟然说我是:催眠法。我鼻子气歪了,嘴巴乐歪了,面目非常“狰狞”。
 
我们训练球员,每一步都非常明确清晰地说明训练内容,训练目的,以及受训可以理解的一些解剖或力学原理。
 
训练营里有一大一小两个人骨骷髅架子,非常“恐怖”。孩子们早看惯了,不仅不怕,抱着人头骨模型摆pose玩儿。还有一堆肌肉神经的“光屁股”示意图。这样都是帮助受训理解:人是怎么长的,又是怎么工作的。
 
接受训练的人是个“系统”,没有明确的训练任务和目标,这个系统如何有效接受训练?!
 
咋就成了“催眠法”呢?哈哈哈
 
顺便说:林外兄也可以看看“人骨架子”,马上可以明白胸腔是上小下大的,肩胛锁骨都不是钉死在胸腔上的,是可以分别独立运动的!!!
60年代,austin就建议pga教练们要考试基本的解剖学,至今也没人听从。所以有一大堆“教练”在教导别人“弄死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