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选拔-与陈博士团队的讨论-冬训
(2011-11-29 11:16:59)
标签:
高尔夫教学体育知识/探索青少年 |
重庆选拔
四个同事在重庆市区和郊县又跑了上千公里。11所学校。两周时间搜了几百人。居然还没有搞完,还要再回来对几所重点中学的体育尖子生进行评测。
“我不想在11月份在北京看到你”-BQ对小叶说的话,够绝情了。挖地三尺啊!
每个省市的选拔都有无数的故事,有些孩子的经历让人感动,也有些孩子的故事让人心酸。
40多个初选指标都能通过的人,凤毛麟角。总让人在惊喜、期盼和遗憾中煎熬。
辛苦选拔团队了。
周六日,集中11人做面试。对重庆的孩子有个集体印象,就是聪慧。
有个10岁的羽毛球孩子,智力水平在90%,图形认知-加工方式也让人满意。让人惊叹的是:最困难的闭目非平衡态限时计数任务,10岁的孩子竟能够做出来而且作对了!他在重庆丙组的比赛中,已经没有对手,只好参加乙组赛而且获得第二。可惜年龄太小不在选拔范围内。这个可以留着2-3年后,入营试训。当然,这期间要和其教练商讨-合作,不能乱加大力量以致破坏其正常生长发育。
一个12岁女孩,面临高压困难任务和读秒,没有出现任何吞咽、外加工或其它躯体焦虑症状!神奇。但身高问题太让人担心了。所以,重拍骨龄片,带回总局体科所专家判读,哪怕是有一丝期望,能够达到157cm。都收下这个孩子。想想女球员中,宫里蓝这种一五几身高的,也还是有一批的。
陈馆长的儿子,音乐天才,却一心想当高尔夫球手。可惜没有早期运动开发。肌肉形态和围度还不错。带回来让吴晓薇沈老师等判断,能否补得上去。
重庆市,非常重视教育,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学生资质普遍比较高。孩子们还是以进北大清华为最高荣誉。对于特殊人才-特殊发展的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
也有资质很好的孩子,因为家长忙于做自己的生意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或者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造成孩子自卑等心理障碍的“人间悲剧”。面谈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时,也顺便对孩子进行些心理辅导,让她们谈出来,痛痛快快地哭一下,并让他们自信自豪。碰上这样的,我们也让家长进来,规劝这些家长或做些建议。算是顺便做些善事。
选拔进程中,我们的确发现大量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可能会在将来转化为社会问题。
我国的教育…???!!!
陈方灿团队讨论会
周五晚上和陈博士一班人,就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讨论一些球员的技术问题。也比对了许多优秀球员的视频资料。
普遍发现,我国现在的职业球员中,很少有能够协调“上肢-球杆”9个环节的。一个封闭动力链,姑且不说速度释放能力,各个关节能够同步释放都无法做到。左肩角减小,右肩角却在增大。(俗称鸡翅膀,只是幅度不大,用那些商业教学软件是看不出来的。)左腕和右腕角速度不同,角加速度最大点出现的时间都不同,造成左右互博,触球时,杆头已经被减速了。自己的大脑却误认为是用力加速球杆呢。实际那“用力”不过是在自己打自己,不仅不加速球杆,反而是在减速球杆。
业余爱好者们所谈的“用手打球”,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我们也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球员品评了一番。比如,本侯根,18个主要关节都协调一致,稳定高效。austin,能让身体在三个面上大幅运动并协调一致,难怪打得远。
cool先生博文中那个大幅度挥杆的澳洲人,估计也是能够全面协调身体三个维度的人。这个大幅度概念,可不同于那种限制自己自由度,往后对抗着,使劲往右侧和天空连推带举“扩大挥杆幅度”的做法。我们发现这种所谓的扩大挥杆幅度,结果是造成一连串的右足下压力变化,忽大忽小,很“搞笑”。
能够做到真正的“大幅度”的人,需要比较好的左右脑协调能力。正像cool先生博文谈到的,这位澳洲冠军很可能具备好的协调基因,你让他牺牲自由度,反而破坏他的本能。所以,他很可能,被那些拿自己的挥杆去套他人的“百家教练”们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