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康复-高尔夫专项运动心理训练
(2011-10-01 23:36:57)
标签:
高尔夫体育训练青少年教育教学 |
十一清闲两天,乱写。
1.王立霍伟春艳,相继三个婚宴,喜事连连。
几个人都是为国“捐躯”数年,先以“登记”来稳固、安抚后方,现在才补仪式。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不仅有了目前的机构这个“大家”,自己的小家也有点儿“规范”的意味了。
2.将近一年时间,先后7个“国字号”专家出招,最后,刘老头用几秒钟,踝关节一推一放,终于将霍伟的腓骨复位。随后,陈方灿博士亲自动手做肌肉加强康复,霍伟可以正常屈膝,大呼:我可以跑步了!
腰四五节粘连也一并解决了(这个和膝伤有主从关联性)。尚有胸椎一点小问题,一两次诊疗可以解决。
如此,左侧整体的腱反射(姑且这样说)可以实施,相应,技术提高有了身体基础。没有身体基础,包括内在的本体知觉,去学技术,无疑属于“奥特曼打小怪兽”,徒有其表。
李英彪老大,讲了忍痛自治膝伤的自身经历和具体方法,不仅教给两个小运动员修复早期膝伤的方式,更是传递给小朋友们:一个优秀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气概和决绝。
3.专项高尔夫心理研究,几个课题有了一定数据基础和结论。可以开展内外服务了。
专项运动心理研究,算是填补“空白”吧!以往,无论国内外,经常听到“这个球员心理不够好”之类的妙论。也很有些人,自认在高尔夫心理方面“很专家”。可深入问下去:怎么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什么算是好?应该如何训练,竞技方面如何应用?……
如今,终于有了定量评测方式,当然,关联性分析、权重、代偿性分析等等,还要做很多年头才能真正“世界领先”。
举例,短杆(含推切)心理能力,这个属于能否打赢的关键问题。
排除身体和技术能力外,心理影响因素分为四类:
基本心理水平和大脑基础功能,包括速度知觉、时间知觉、表象准确性、集中度和抗干扰、视觉记忆能力,手眼脑协调能力,……经过两个月训练,已经证明,表象准确性指标可以提高至少一个方差(有三人达到优秀水平),集中度和注意耐力速度知觉,则和情绪感知和应用明显关联。
人格特征类:独立-依存度,意识性,神经质……
情绪类,避免失败焦虑,躯体焦虑,……
动机类:这个和是否能坚持枯燥无味的训练无疑关联。
这些指标中,有些是不可代偿的,而用以代偿的部分则需要加倍努力进行针对性训练;根据以往的文献,属于高遗传度和稳定的指标,训练效果不显著,尤其是人格指标。脑的第二次自组织过程大约在14岁左右完成,决定于早期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到一定年龄,尤其是17岁后,很难再改变。对已经开始学球的孩子,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诊断并通过恰当的方法进行心理训练甚至是心理干预,使之具备成为高尔夫球员的心理能力。当然,也会有某些测量结果,对一些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老虎六兹”的梦想,是毁灭性的。“男怕入错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早点面对现实,选择更适合的培养方向,扬长避短,对孩子只有好处。
训练和竞技应用方面,手段已经比较全面了,除了一般性的量表外,知觉测试等等实验心理学手段,还有脑功能评价,事件关联电位(ERP),眼动仪,甚至脑象图(不成熟,慎用)等等,也是一应俱全了,可以相互印证,提高信度。当然,最有价值的,是已经发展出来的一些训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