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17日
(2011-01-17 17:40:50)
标签:
体育训练知识/探索青少年 |
挺有意思的课题:
推杆:表象作用及表象方式对自我效能和表现的影响。
优秀球员中,有无背部疼痛者,其脊柱运动形式的对比。
结果表象对推杆表现的影响。
脖子:顺畅稳定的挥杆自顶点时脖子的转动开始?(怎么测量的?肌电还是红外?)
为何左手职业球员不多?(怎么采样的?)
回复“小河”几句:
不是“泼冷水”,那些是针对一群准备以“做运动员-拿金牌”为生涯的小孩讲的。吓唬的成分也有,比如有关遗传度所引用的数据,并不可靠。
家长们倾向自认自己是最好的教练。最近又看到有位仁兄,自己突然“悟到”了什么“诀窍”,立即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实践。挺奇怪的一件事。训练的复杂性,知道的人的确不多。
说得对,能来学已经不错了。学乒乓羽毛球,有体校为基础的筛选体系,家长竟然还给教练上供呢。
高尔夫差别就大了,科学训练+训练管理,估计每个孩子每年需要40万元,国家可不拨这个款。
天赋,运气,。。。。除了训练本身之外,拿金牌是小概率事件。
前一篇:2011年01月11日
后一篇:2011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