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在路上的人
在路上的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14
  • 关注人气:2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校友建议”的补充与回复

(2010-10-13 12:47:44)
标签:

高尔夫

教育

知识/探索

教学

青少年

体育

最近几天,学生或我指导过的学球者,都面临职业考试,或国内国外大型比赛;商务上的事务也较为繁忙,难得有空写教学日记。

 

上次写了给清华校友们的几个建议,鲜有校友们的回复。倒是一些朋友或高尔夫的博友们在讨论。

 

比较意外的是,几个“毋庸置疑”的,“没有争议余地”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概念,却也有那么多不同看法。令人莞尔。

 

还是对几个基本概念再澄清一下:

 

我谈的几个问题,并非“深奥的”物理或解剖学知识,许多内容在中学就都学过了。它们都是最基本的定义或定理、定律,是近代科学的基石。已经被证明过,也一直在普遍地应用。比如:

 

1.       重心不是某个具体的“物质”,而是人们为计算和研究方便,所定义的一个点。在人体运动中,或任何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这个点可以根据其定义,参照系的选取,而给出数学坐标。简言之,重心就是一个人为定义的点,用坐标进行标示。这个点在许多时候,甚至不在人体或物体之内,例如,当体操运动员做仰身手脚桥支撑时。所以,你可以根据运动环节的位置和重力支撑点的力和力的变化来测量获得这个点的数据坐标,但你却无法操作这些“被测量”的数据。以故,“重心转移”不是一个技术动作,只是一些变化的“数据”。(倒是许多不良公司,比如安然莱曼兄弟等,挺会操作财务“数据”的,用来忽悠投资人。我到宁愿相信那些没事拿重心转移自我标称“专家”,开得绿豆汤诊所,也会最终破产倒闭。)

2.       离心力是根据牛顿三定律,定义的向心力的反力。当你对杆头施加向心力时,杆头对你实施了反力:离心力。所以,离心力的作用只是发生在人与杆之间,不可能对外去做功,比如:用离心力去打球。这个力是系统内力,不能对外做功。

3.       有关功、能,这些定义和能量守恒定律,真得没有讨论的必要。对于这个基本的物理概念没有彻底搞清楚的人,会经常性地犯些理解上的错误。仅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挥杆过程中,杆头在不断“静止-加速-减速-又加速-又减速-回复静止”,换言之,我们不断对杆头施加了力(无论是向心力还是平推力),这代表我们人体对杆头在不断做功,而做功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这个被消耗的能量来源只可能是自身的生物能。上挥时所能“蓄积”的能量仅仅是那一点点200多克的杆头被抬高1.5米的重力势能,而“蓄积”这个势能也是靠消耗生物能来完成的。当这个势能被“释放”而产生速度时,也不是我们人对其继续做了什么“功”,而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在工作。

4.       肌肉在其纤维的径向上,收缩或伸展,并利用骨骼关节等结构,来使身体产生运动。这是最基本的人体运动的方式,也不是“可以争论的”。特别注意,关节有其自由度的限制,比如,肘关节只有一个自由度,躯干只能扭转30°等。但,扭曲肌肉,让关节进行不符合其天生的结构的运动,也不是没有例子,比如,想把自己的胳膊搞断或弄个椎间盘突出等等;警察抓小偷,就经常这样干,扭住他的腕子,让他动弹不得。所以,我们打球时,也这样自己对抗自己地“扭转”,例如,控制髋关节,强扭只能扭转30°的脊柱到45°,那真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遑论对外“动弹”去加速球杆。

5.       肌肉是个弹簧吗?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可不是这样定义的。肌肉有弹性,某些条件下在外观上表现出一些弹簧的运动特点。但肌肉的收缩伸展过程和弹簧的工作可完全是两码事。对于弹簧,外力对其做功,产生弹性势能,然后去除外力,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回复到原始状态并可以对外克服阻力做功。肌肉,却是在收到神经系统的电信号后,消耗自身细胞储存的生物能(化学能的一种),主动收缩的。

 

这一点可以进行稍微深入些的说明:当我们下挥杆进行到各个关节角收缩到“释放前”那个时刻,由于骨骼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过程,会造成许多的肌肉拉伸,挥杆者或许会“感到扭紧”,这实际上是大脑对拉伸这个感觉的误读。这些肌肉拉伸的感觉由本体感知系统感知到后,被神经系统以电信号方式传递到右脑,右脑做出反应,根据以前学习到的方式,发出运动电信号,于是这些肌肉进行自主地收缩,特别是肌肉中的快速反应肌会进行强烈的迅速收缩,完成强烈地“最后“加速杆头的过程。这个过程属于条件反射,被称为“藕联”。

 

有趣的是,当这些肌肉快速收缩的时候,固定这些肌肉的拮抗肌,经过训练,学会了迅速放松,不去对抗或干扰收缩过程。大脑会感到“没有用力”,这也是所谓“死不用力”的生物力学解释,同时,也是大家看到好球员们挥杆非常流畅迅速的原因。以前一直谈到的“是否用手打球”等概念,也与其紧密关联。

 

更为有趣的是,这个过程发生时,肌肉仍然在大量消耗生物能进行收缩,这与“挥杆前段已经积累了能量,此时释放”的说法恰恰相反。

 

 

具体回复几个评论

 

c-sober先生:我还是建议您学习和使用准确的“基本概念”来完成您对高尔夫运动技术的思考。我认为,如果基本概念不准确,就如同大厦没有根基,会倾然倒下。感谢您花时间来读我写得这些东西,并过誉为“无出其右”。我到建议您把这个时间用在读些其他的,已经被完整证明为“基础理论”的人类智慧书籍上,也建议您少读那些“高尔夫大师”们的感觉或自我创制的概念,因为它们与基本概念相悖而导致系统性的谬误。

 

您说呢?

 

的确,教学中我们不知道受教者的想法和接受能力。但是,实际上,我也理解一个教学方面的困境,这像是遇到一个走不出的“怪圈”:你明明知道离心力不可以用来打球,却教人用离心力打球,你在“忽悠”受教;你明明连离心力是什么都不知道,却让人用离心力打球,你就是“伪专家“。所以,爱好者们自己交流,可以谈谈离心力打球之类的,当做乐趣,教学还是严谨些好。

 

我到有个观察,多数时候,当你用“离心力打球”这个错误概念暗示自己或指导他人时,通常会产生“抡杆”的意图和做法。为了体会离心作用,也就是手收到被拉的感觉,挥杆者试图将杆头作为一个很重的榔头,去抡大锤砸球。

 

覃立先生:我了解您的职业是教师。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尊重我们的教职。尤其是体育运动方面的教师,更应该对体育方面的基本概念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而,一旦您成为高尔夫方面的教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那些所谓的高尔夫理论,包括PGA教程中的一些说法,都不是高尔夫的基础理论,而是臆测和编造。真正的高尔夫理论,在您学会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心理学,训练学….等等中。这些理论适用于所有的有关人体运动方面的学习和探索。而您博客中引用或翻译的不少东西,与基本体育运动理论是相悖的,会在教学中误导学习者。

 

人体重心,这个指标的作用,和其他专项运动技术中的作用是一样的。我们研究跑步时重心的起伏,跳高时重心的位置,..等等,都是为了标出某次运动完成后的数据,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各个时间点的速度、加速度等等数据,利用我们所学到的运动学知识,或者拿出优秀运动员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量化的,运动完成的质量方面的判断。孙海平比较关心刘翔的重心运动图表,因为根据这个图表,他可以判断刘翔是否存在完成技术动作方面的缺陷,也就是综合性地,概括性地判定技术完成质量。然后根据这个结论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训练,包括身体与心理、稳定性、合理性、节省性等方面的技术训练。

 

但,重心运动是某一次运动的全面概括性运动学数据。我们无法仅仅根据重心运动数据来判定,是次整体的运动的全过程中,某个特别的、“其他的”,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是否有问题。因为,造成重心运动的不合理相关的因素太多了,而这些因素本身之间也有关联关系。我们很难单就重心运动轨迹对某个技术环节的正误做出确实的归因。

 

举个例子,简单如抬起手臂,有些人重心移动的幅度不大,靠肩臂肌肉收缩张力来完成;有些人先移动身体重量,采取预平衡动作,然后才抬起手臂,相应的,重心移动幅度就大些,可在外观上,手臂抬起的动作几乎是一致的。

 

以后有空再谈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