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科学论坛上的“双钟摆”

(2010-03-04 15:19:01)
标签:

高尔夫

体育

娱乐/八卦

知识/探索

娱乐

刚看到“运动科学论坛”上有个有关高尔夫的帖子,谈到“高尔夫是钟摆运动”等等。

 

高尔夫挥杆中,球杆与人体运动过程被当做“双钟摆运动”来研究的历史很长了,由英国人的“追击完美挥杆”开始,曾有过物理学家Jorgenson的“高尔夫物理学”,还有Homer Kelly的“power flair”(连枷力量)等的提法。

 

随着运动科学专业人士对高尔夫挥杆研究的介入,和现代科技检测手段的应用,上述提法目前以多次被质疑。

 

经过仪器实测后,我们发现球杆的实际运动过程与双钟摆连枷运动相差甚远。一些球界的重量级人物,比如米克尔森,在其最近出版的短杆教材中也对钟摆过程表示出十分不屑。他甚至使用了“crazy”这样很有轻蔑味道的词汇。

 

如图示,因为关节点连接的弹性体的影响,和连接点自由度的限制,人体各环节的环节链运动与机械刚体的双钟摆运动差别很大:

http://s15/middle/4fd5d550t80f4ad18239e&690

很喜欢运动科学论坛这个网站。其中大量的专项讨论为年轻的运动科学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尤其是论坛会员们介绍出的,大胆地,经过自我尝试的,各种训练方案和结论,虽然其研究的规范性不足,但比起我们国内那些“剽窃,拼凑,重复”而制造出来的,产量巨大的无聊论文,价值要大多了。

 

所以,出于对这个论坛的喜爱,说些建议:

 

以往,运动人体科学对高尔夫运动研究很少介入。目前长期流行的所谓高尔夫“理论”和教学方法,大都来源于非运动专业的一些从业人员的自我“创制”。

 

其中,最常见的是,曾有过辉煌运动成绩的伟大球手的自我感悟。还有就是行业内经数十年建立的“百佳教练”体系,所不断创制出的各种概念,名词,tips等等。这个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利益链条,这个链条被不断巩固,加强和全力维护着。

 

(否则,国内外练习场上的大多数教练恐怕要失业了,许多著名杂志刊物要关门,一些商业管理机构如“协会PeeGA,UsGA…”等等,也要去搞破产重组之类的。)

 

当然,也有些属于物理学家提出的假设,目的是为了后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有“抛砖引玉”的涵义。

 

高尔夫挥杆的基本技术研究其实是属于运动科学范畴的,不能“另立门户”,独创一套。将高尔夫球界以往“独创一套”的过时理论放到运动科学论坛中当做“权威著述”,对论坛的科学性和探索精神不免有些“污染”。

 

举个例子,高尔夫球界一般会将技术动作分段为握杆,站位,上挥杆,下挥杆,触球,送杆(或称随挥)等阶段。这个分法起始于伟大的球手本侯根。非常表面直观。但运动生物力学对此类动作的分段则是“上挥预张、超越器械、满弓、最后用力”。每个阶段都对应着身体肌肉,环节,关节角度等人体变化的过程和明确作用等,也相应有较为完整的训练方法。

 http://s14/middle/4fd5d550t80f481c5079d&690

     图示:预张,超越(曾被称为过渡),满弓,最后用力(下肢蹬伸造成的快速抽击)四个挥杆步骤

 

 

按照球界自创的分法,对上挥杆过程的描述,就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含混概念,比如,拧肩,扭髋,膝盖盯着球,…等等等等。而按照生物力学,通过髋关节角的实测数据,结论挺简单,不过是侧向的“收腹”动作而已,左右髋关节角都在减小。与网羽中的鞭打抽击或投掷类项目的收腹动作没有实质区别。

 

即便是“肩”这个概念,球界不过是在谈论肩关节连线的空间位置,而运动医学上“肩”的概念则非常复杂完整:

“肩部是由锁骨,肩胛骨及肱骨所组成。依关节囊的组织形成可分成: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峰/锁骨)及肩关节(肩胛骨/锁骨/肱骨)。

由活动范围韧带可区分为:锁间韧带,胸锁韧带,肋锁韧带(肋骨与所过间),肩锁韧带(肩骨与锁骨),喙锁韧带(喙突与锁骨之間),喙肩韧带(喙突与肩骨之间),喙肱韧带(喙突与肱骨之间),及包围在肩关节四周的所有韧带。…..还有背后的肩胛骨与肋骨韧带。….”

 

通俗说,肩不是两个点,而是脱离于胸腔之外的自锁窝到两侧肩关节的一个具备很大质量的人体环节,包括背部的肩胛骨。也难怪许多人学不会高尔夫“教练们”教授的“转肩90°”。不令整个环节运动,单纯打算让“肩连线”的两个端点移位,如何做得到“转肩90度”?许多人学不会转肩,就自叹“柔韧性不足”,实际上这和柔韧性毫无关系。

附个图如下:想想看,亚当斯科特的“肩”转到这个位置,难道只是因为他的“柔韧性”好造成的?

 http://s16/middle/4fd5d550t80f47ee0395f&690

回到正题,建议是:

1.对高尔夫球界已经形成的各种概念要明白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同时应用你们业已掌握的运动科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明其真伪和实用价值。

2.在“方法论”方面,要加强理解“质疑-推理-假设--实证”的研究规范,并严格遵从这个规范。这是作为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3.高尔夫球界需要你们从现代运动科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并发展出符合训练学原则的训练方法,对那些“外行”们的结论进行实证和修正,而不是跟从“外行”们起哄。你们没有任何商业利益需要维护吧?

4.研究需要不断进展,才能“与时俱进”,“站在...前沿”。对许多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更深入发展的理论,需要通过文献检索,来判明时效。否则就变成了“古人比今人永远伟大”的宗教思维了。



 

最近,看了USGA出品的“科学与高尔夫”专辑。这个专辑做的不错,描述了高尔夫,作为一项运动项目应该进行的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和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其中透露出的国外研究的手段和研究深度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但是,USGA在表白自己“与时俱进”的同时,还是不敢对那些“百佳教练”们的概念进行质疑,而是将他们一些自创概念生搬硬套进来。也难怪,商业利益优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0年03月02日
后一篇:时间与测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