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友w:
你回函中“投掷动作的体能训练是否能立即帮助建立正确挥杆”的问题,这个问题这样看可能比较全面些:首先,我们应深切了解“特异性适应”这几个字在运动训练中的意义。它指人体在学习某项动作时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体能训练可以引起特异性的适应,导致运动技能的提高。但是,运动技术的学习和体能训练效果的迁移,其适应性是不同的。特异性适应分成几个层面:神经肌肉适应,骨骼肌适应,代谢适应。技术学习和体能训练在这三个层面并不能完全匹配。
抛掷动作使身体产生的特异性适应,肯定可以正面迁移到挥杆技术中,但完全依赖抛掷动作完善挥杆则不现实。我这样看,抛掷动作的学习是必要的,作用是:让身体对挥杆中的蹬伸-远端加速过程产生知觉;让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需的肌肉、代谢等运动功能得到提高。但抛掷替代专项技术训练则不行。更重要的,如果在专项挥杆训练时,不停穿插抛掷动作,以试图让挥杆完全模仿抛掷,临时性的记忆效果会不错,但长期记忆方面,效果可疑。或者直白地说:用于忽悠爱好者可以“立竿见影”,但用于职业训练则远远不够。
最近看到一段视频,伍兹的启蒙教练使用侧向抛掷练习场盛球的球筐来开发学生的运动知觉。我记得我们以前在教学中使用过这个方法。这方法虽的确不错,但如果针对职业化训练的学生,则不太主张这样做。这个方式可以在初级教学中让爱好者建立运动知觉,但因为其缺乏足够的负荷,很难让学习者建立足够的、稳固的身体本体记忆(即:特异性适应)。当然,也没有能够让学习者同时获得抛掷能力的体能提高。所以其训练效率不够高。所以,还是抛掷有负荷的实心球、篮球等,并大量反复训练比较好。针对不同训练水平和竞赛水平的运动员,也需要有不同层次和负荷的专项抛掷练习。我查了下,优秀运动员的背投可以达到16.4-19.8米。一般人只有11米左右。查不到击球距离与抛掷能力方面关系的数据,你不妨找机会测一下。我猜测,击球距离300码以上的人,抛掷能力也应在“优秀”的范围内。
各种“看上去”一致性很强的动作,还是需要进行一些深层的生物力学分析,如:峰值力矩,达到峰值的时间,力矩变化速率,肌肉工作形式等比较,才能真正判定其一致性。其他比较内容还包括:能量供应系统,适应和疲劳,损伤和防护等等。还有更重要的,抛掷与挥杆在负荷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导致的神经中枢兴奋性差异。所以,获得这个问题更深层的答案,则超过我的个人能力了。我们都需要向训练学方面的专家请教。
一句话,抛掷代替不了挥杆的专项学习,但抛掷却是建立良好挥杆的很好的训练办法。我很欣赏您“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方式。你的工作不是“教人如何打球”,而是让运动员取得运动成绩。这和“市场上的教练”或“球友分享”不是一回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