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曲:另拉山头!
(2009-06-08 14:16:40)
标签:
高尔夫时尚文化娱乐杂谈 |
分类: 非技术奇谈怪论 |
补充:把木木姐姐的留言抄在下面:
“小运动员的经历其实挺难写的,从小就被关着,所有时间、饮食、目标都是教练给定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刻苦的训练,听话的不犯错。比赛能拿名次。。
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在琢磨技术,每天都在锻炼那么几块肌肉,让它们往一个地方使力,我的技术和高尔夫比较接近也是圆周的使用,呵呵,
俱乐部联赛其实我还蛮看好的,就是自己真的去参与就觉得太辛苦了,这个应该是俱乐部里边的小教练们pk的场地,不用职业身份可以参加全国比赛,交流球技,我这种球痞子么也只适合开开车打球,走路打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去赚那奖金和那台别克车,顶多最大的目的是减肥罢了。哈。
小球手,不管他们自己以为是什么,只要多多加入各类高尔夫培训班就是好事情。。。。”
木木同志已经接近“看透”了。俱乐部联赛应该是俱乐部豢养的球手为俱乐部争荣誉,争影响,甚至争钱的的比赛。严重地,大声地疾呼:
1.各个俱乐部投资者联合起来,设立俱乐部之间的赌局,你和我赌,我和他赌,一路赌他个天昏地暗,也一样可以美其名曰为“赚奖金”。
2.球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自己球会的球手,进行队际比赛,然后以韦小宝同志为榜样,开外盘,大赌特赌,赌他个不亦乐乎。
3.可以买卖、租赁球手,建立高尔夫人肉市场。俱乐部之间也可合纵连横。
4.几百年前最早的高尔夫比赛不就是这样干的?凭什么现在非要分成职业和业余?凭什么“职业”资格非要USGA或什么R&A之类商业管理机构来认定?凭什么没有按照他们的安排所认定的“职业”身份就不能拿钱?难道只有他们能赚钱?哪个法律规定的?
5.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垄断!尤其是俺们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米国英国的“赚钱机构”来认可?还要遵守他们规定的“不许超过500洋钱”的规矩?他们就是打着“推广、维护高尔夫”的大旗,实际上就是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搞垄断,很虚伪。上下游企业,从教学到媒体都被他们控制了。但是,中国的高尔夫俱乐部们不是总局下属的体育事业单位,是商业体育机构。
6、中国的利益蛋糕还没有分配完毕,利益格局远没有形成。还有几千万人次的待开发市场,所以,我们需要创新创新再创新。以我们自己的市场容量在“自立于高尔夫世界之林”。
7.当然,在我们的联赛还没有足够影响力的过渡时期,曲线救国还是要搞一搞地!比如,没有规定俱乐部不可以赢钱吧?把赢的钱当工资发给球手的老公老婆老爹儿子们就行了。
估计:这样搞起来,我们的球员就能很快提高水平,并迅速致富。(知道吗,我们的国家队去中巡参赛都是4个人挤一间100元一天的房,吃饭都要省着。还有,相关的企业,球具商,媒体,...都火起来了。拉动内需就靠这个了。
(另附:昨日见一大型洗浴中心,门楣上赫然一个大铜匾:中国沐浴文化协会
主任级单位。提供给左太极老兄,为“商业化太极”做参考。要成立协会,制订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