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留言,因猪感冒问题,回国行期另作安排。这个决定英明。现在回国,不是从美利坚“乐土”衣锦荣归,而是从疫区来的高危分子,需要关禁闭之外还要在家自我软禁,如想上街,没准儿成为老“猪”过街,人人喊“躲”。呵呵。
当初俺回国,被母亲戏称为“说话怪里怪气,做事傻里傻气”。但总不至于受到歧视,大多时候会被“高看”。时过境迁,20多年前的“削尖脑袋出国”,变成了如今的“国外名校来国内展销”,不少学球的孩子家长们不是担心出国渠道问题,而是在考虑:“这么小送出国,舍不得。”
许多中国人,也可以不像印度大象那样,总在“寻找尊重”,或是“自大”,而是有了真正的自信。
“说话怪里怪气”的毛病,缘于当初英文是“日常生活”,偶尔买中文报读读,报上的遣词造句也是“港台中文”,已故讲话总夹缠不清,变得有些像新加坡人:“不要去到那里啦,那里so
windy啦。”
但是至今,很多时候,仍然会出现中文夹英文词的“毛病“。俺和公司里的一个同事为某事争辩时,常常碰到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汇表述的情况,扯了半天,词不达意,此时,一个英文词,双方立即心领神会。别以为这个同事中文不好,他可是20几年前,国际大专辩论会上“贸大”的最佳辩手,是“世界级”的中文明星。
Bio先生的中文大进,可喜可贺。不过,许多高尔夫词汇,特别是TGM的词汇和语句,中文仍然没有准确对应的翻译,所以仍然建议您使用英文。语义表述正确是第一重要的,语种使用是次要问题。上次的“误会”可以为鉴。
看到有朋友批评tips这个词的使用。虚心接受之外,仍然要烦恼该词的译法。单只翻译成“技巧”,“技术”,依旧不能完整表现这个词的语义。Tips这种东西,百年来经过高球界杂志书籍的推广和球员间的口传心授,已经俨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系统理论学习之外的“自成体系”。所以,除了“技巧”的原意之外,tips一词,也标示了一个意思更广泛和复杂的“现象”。绝大多数球友都有过上几节课后,就到处找tips来“自学成才”的经历。这已成为高尔夫的另类乐趣。另外,许多tips也被伪装成了理论。
港人比较会偷懒,直接音译为“贴士”,虽然等于没译,细想想也无可厚非。近代中文白话体系的词汇半数以上来自日文,也有直接来自英文音译的,如“浪漫,逻辑,…”。现在使用这些词,没人会认为您属于“狭洋话以自重”了。反之,英文也有直接引自中文的情况,如long
time no see。没准儿未来,美国佬也要口称“I 服了 you”。
看来,夹带英文词汇的高球博客近期是无法根除了。好在,国内幼儿园小朋友都在学英文,Tiger Woods win the US
Masters被译为“老虎棒子打赢美国硕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