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04.28 训练方法

(2009-04-28 10:13:05)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体育

文化

杂谈

上篇日记的影响不太好。先删除。也是需要“科普”后才能被理解和进行沟通的东西。

 

   体育运动训练都具有强烈的“运动记忆”色彩,高尔夫也不例外。然而,目前的高尔夫学习和训练体系,多与其他项目的基本训练方法背道而驰。比如,大量地分拆动作过程和环节,寻找挥杆平面,甚至比较各个环节与他人的差异等。

 

     (引用)“ ...表象训练:借助语言暗示唤起已有运动表象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也称想象训练、念动训练或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有很多形式,可以运用语言暗示、放录音引导和看录像等方法来进行表象训练。拍摄出有关运动技术的录像,然后播放出来供练习者观看;练习者在看完录像后,先闭眼放松,然后把刚才看过的十分完好的动作形象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这样反复多次进行,较为有效。表象训练的内容主要是正确的动作技能及其完成过程,但也可以是有助于身心放松的某些情景性内容。”

 

上段是体育训练中通用的方法之一。因其与人体大脑的思维方式相符合,所以是让运动员的“身体”学习动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反之,将动作分解,或将视频分帧放映,并比较各环节的位置,尤其是与所谓著名运动员的各个身体环节位置进行比较的行为,因为引入了意识的分析过滤过程,不符合人体“运动记忆”的过程,反倒对学习产生破坏。基本上,在篮球,网球,投掷....等所有的运动训练中都不使用分解比较的方法。

 

但是,分解动作环节对于教练员来说,却是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教练员可以通过分帧放映的图像寻找到不合理的动作环节并相应地提出训练和修改方法。对于动作技术研究者来说,可以利用来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提炼和分析。这与运动员学习技术动作的目的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不能混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对个环节的思维控制,多数情况下会造成意识对潜意识的干扰而导致技术动作失败。失败的动作无法构建正确的身体“运动记忆”,所以,运动员对动作细节的过度深入,是适得其反的。

(题外话:我们经常看到学球者反复“改动作”,反复失败。有时一个“只言片语”就能让学球者展开复杂地体会和实验。最后,活到老学到老,成绩却是“没谱”。不如找个懂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心理学,还有高尔夫专项技术的教练。比如,去找博士。有些所谓的百佳教练,让人在训练中在打垫上摆个球杆指示方向,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可疑。至少,运动训练心理学会认定,这方法将引入视觉对挥杆的干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使用来培养职业球手,属于“教学水平低下”。如果用来指导爱好者,倒是个取巧的办法,另当别论。)

 

即使是教练员在分析后发现了错误的环节,也不应该直接地告诉运动员有关“错误”的细节,而应使用辅助训练手段,暗示等手法来逐渐地进行修改,以避免运动员主动意识控制对“运动记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至于具体辅助手段的使用方法,则看教练员的水平了。

 

相关的内容还包括“模拟训练”(即:与实战尽可能同样条件下的训练。在高尔夫中,打垫学习和真草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

 

还有,“认知训练”,即:对自己技术动作的完整记忆和信心。这个牵涉到运动员一旦离开教练员,或面对干扰时,如何保证自身技术动作的发挥。也牵涉到自身技术动作出现问题时,如何“找回”自己的动作。既是心理方面的训练内容,也有技术手段方面的训练内容。总有球手在比赛时抱怨“我丢了我的挥杆”,其实,懂行的教练员会教会球手在这个状况下“找回挥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训练中就建立一个“机制”(mechanics),使球手不至于“丢了挥杆”。

(方法之一:“...为之提杆而立,踌躇满志,牛逼哄哄...” 呵呵)

 

以后不多记这些训练学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专业性太强,另一方面与目前高尔夫球界的实际情况冲突较大。比较得罪人。下篇回归tips,讲讲伟大的“屈肘沉肩”。有偿说要做“右肘”的运动状态研究,至今没见动静,愤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