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十年
2022-09-06 08:44:29
生在70后,见证了国家高速发展的三十年。
小时候老师讲,2000年我国将实现四个现代化,到那时候人们将过上小康生活。啥样的生活是小康生活?老师讲,小康生活就是每顿饭里菜多肉多,饭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我们的饭桌最常见的菜就是大白菜、土豆、腌胡萝卜,豆腐、粉条,连鸡蛋都是家里有客人时才炒一个。主食基本上就是馒头和米饭,有的地方人们还吃不饱。菜的品种、花样很少,每顿饭吃饱是终极目标,吃好只是奢望。逢年过节会吃顿肉,平时百姓的饭桌多是土豆白菜腌咸菜,且必然是菜少饭多。方便面算是奢侈品,某人生病了,可以吃包方便面。我们的零食夏天是冰棍冬天是冰糖葫芦,还有麻糖。渴了喝的就是白开水。看望病人会买点桔子水兑水喝,还有水果罐头。营养滋补品只有麦乳精。那时候,街上很少能看到胖子,中国人基本上体态匀称,身材标准,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基本没有。城市里的老百姓一家几口人挤在20-30平米的小房子里,全家几口人睡在一条大土炕上,上学时特别想有个自己可以安静地看书学习的房间,无奈,就那一间半房子,既是客厅,又是书房,别人看电视我在一边写作业。穿的服装,夏天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没有其他。冬天是棉衣棉裤外再套上单衣,一人一双黑灯芯绒棉鞋。那时候的我们很向往过上小康生活。
上大学时,老师讲WTO时说再过几年,小汽车将进入普通家庭,当时我觉得老师说的话不可信。那时候,小汽车只有企、事业单位才买得起。且一个单位也仅有一辆给领导坐。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时自行车仍然是家庭最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00初老爸买了辆加长卡车跑起了运输,说起来也算家里有车了,但我们自己的代步工具依然是自行车。10年后,小汽车果然进入普通家庭。同事有经济条件好的,上班已开车,小汽车成为代步工具。12年我拿到驾照,16年初家里有了车。而我已年过不惑。车也终于成为我们家的代步工具。只是代步的频率比较长。直到去年,我到了新单位,车成为名副其实的代步工具,上班的唯一途径就开车了。我的开车技术也直线提升。而且现如今,路上的车有很多,堵车成为常态。汽油也由00初时的三块钱涨到了八块钱。
餐桌上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奢侈品,反而清淡的、精致的蔬菜成了人们的新宠。肉蛋奶不再需要排队购买,想吃随时可以买到。饮料普及到小朋友都喝出了糖尿病。冰棍也不断升级,成了文创产品,价格也由90年代的几毛钱飙升到二十多块钱。零食花样繁多,网上什么都能买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不是梦想,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象我们这样的四线城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0平米。穿的服装,春夏秋冬每个人都有特别多的选择,家里衣柜满满当当,不同的衣服配不同的鞋子。吃饱穿暖早已不是我们目标,穿出个人的特色、气质区别于其他人才是大家的审美需求。
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回想小时候,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是三大家电。而现在,这些电器和房子的价钱相比,简直就是附带品,家家户户的标配。小家电不胜枚取,电开水壶,榨汗机、豆浆机、微波炉,电饼铛、破壁机一应俱全。
80、90年代,我们说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时候的中国人都买日本产的电视机冰箱,看的电视节目也尽是日本的动画片。现如今,动画片可以有多个专门的电视频道,只要你想看,可以看到吐。
当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时,中国也经历着高速发展时期,我们渐渐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乡老百姓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人手一部手机,家家有汽车,购物互联网。而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过如此吧。反观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高铁、机场的建设水准早已达到世界新高度,反而老牌的发达国家不及我们先进。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已惠及到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非常令人感慨的是,我们何其幸运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老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真的可以担得起“富足”二字了。
回首三十年
生在70后,见证了国家高速发展的三十年。
小时候老师讲,2000年我国将实现四个现代化,到那时候人们将过上小康生活。啥样的生活是小康生活?老师讲,小康生活就是每顿饭里菜多肉多,饭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我们的饭桌最常见的菜就是大白菜、土豆、腌胡萝卜,豆腐、粉条,连鸡蛋都是家里有客人时才炒一个。主食基本上就是馒头和米饭,有的地方人们还吃不饱。菜的品种、花样很少,每顿饭吃饱是终极目标,吃好只是奢望。逢年过节会吃顿肉,平时百姓的饭桌多是土豆白菜腌咸菜,且必然是菜少饭多。方便面算是奢侈品,某人生病了,可以吃包方便面。我们的零食夏天是冰棍冬天是冰糖葫芦,还有麻糖。渴了喝的就是白开水。看望病人会买点桔子水兑水喝,还有水果罐头。营养滋补品只有麦乳精。那时候,街上很少能看到胖子,中国人基本上体态匀称,身材标准,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基本没有。城市里的老百姓一家几口人挤在20-30平米的小房子里,全家几口人睡在一条大土炕上,上学时特别想有个自己可以安静地看书学习的房间,无奈,就那一间半房子,既是客厅,又是书房,别人看电视我在一边写作业。穿的服装,夏天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没有其他。冬天是棉衣棉裤外再套上单衣,一人一双黑灯芯绒棉鞋。那时候的我们很向往过上小康生活。
上大学时,老师讲WTO时说再过几年,小汽车将进入普通家庭,当时我觉得老师说的话不可信。那时候,小汽车只有企、事业单位才买得起。且一个单位也仅有一辆给领导坐。9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时自行车仍然是家庭最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00初老爸买了辆加长卡车跑起了运输,说起来也算家里有车了,但我们自己的代步工具依然是自行车。10年后,小汽车果然进入普通家庭。同事有经济条件好的,上班已开车,小汽车成为代步工具。12年我拿到驾照,16年初家里有了车。而我已年过不惑。车也终于成为我们家的代步工具。只是代步的频率比较长。直到去年,我到了新单位,车成为名副其实的代步工具,上班的唯一途径就开车了。我的开车技术也直线提升。而且现如今,路上的车有很多,堵车成为常态。汽油也由00初时的三块钱涨到了八块钱。
餐桌上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奢侈品,反而清淡的、精致的蔬菜成了人们的新宠。肉蛋奶不再需要排队购买,想吃随时可以买到。饮料普及到小朋友都喝出了糖尿病。冰棍也不断升级,成了文创产品,价格也由90年代的几毛钱飙升到二十多块钱。零食花样繁多,网上什么都能买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不是梦想,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象我们这样的四线城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0平米。穿的服装,春夏秋冬每个人都有特别多的选择,家里衣柜满满当当,不同的衣服配不同的鞋子。吃饱穿暖早已不是我们目标,穿出个人的特色、气质区别于其他人才是大家的审美需求。
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回想小时候,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是三大家电。而现在,这些电器和房子的价钱相比,简直就是附带品,家家户户的标配。小家电不胜枚取,电开水壶,榨汗机、豆浆机、微波炉,电饼铛、破壁机一应俱全。
80、90年代,我们说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时候的中国人都买日本产的电视机冰箱,看的电视节目也尽是日本的动画片。现如今,动画片可以有多个专门的电视频道,只要你想看,可以看到吐。
当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时,中国也经历着高速发展时期,我们渐渐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乡老百姓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人手一部手机,家家有汽车,购物互联网。而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过如此吧。反观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高铁、机场的建设水准早已达到世界新高度,反而老牌的发达国家不及我们先进。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已惠及到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非常令人感慨的是,我们何其幸运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老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真的可以担得起“富足”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