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股基金业绩分化成长股投资分歧加大
(2014-02-17 14:09:12)
标签:
校园 |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肖锋
偏股基金:基金公司业绩分化显著
在市场经历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一方面,四季度偏股方向基金整体投资回报一般,与三季度相比有较大幅度回落,平均回报达到-3.9%;另一方面,不同基金公司在风格和策略上的不同风格、配置方向,决定了基金业绩的巨大分化。以偏股方向主动型基金来看,上半年首尾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平均业绩差距达到约16%。表现最佳的中邮基金四季度旗下产品平均业绩为0.38%,经过2014年1月份,其平均投资回报快速攀升至11.18%,而表现最差的浦银安盛基金旗下产品平均亏损15.55%。
从四季度基金公司业绩表现来看,我们看到不同基金公司的风格特点对其业绩有着巨大影响,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成长风格基金公司业绩下滑显著
从基金公司业绩特征来看,投资上以成长风格为核心的基金公司,在四季度业绩下滑显著,且呈现出一定的分化。2013年前三季度,这类型基金公司的投资业绩保持领先,但是在四季度成长股调整的环境之中,成长型基金公司之间的选股差异就显现出来。另外,一些蓝筹型基金公司尽管业绩也出现下滑,但幅度要弱于成长型公司。
从行业配置以及持股趋势上看,四季度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代表的成长股的估值回调,导致基金持股策略的阶段下调。信息电子行业在三季度被基金广泛介入后,四季度此类概念股经历优胜劣汰,持股数量大幅减少,而消费股经过短暂回调后成为基金的避风港。
从基金公司整体来看,风格鲜明的成长型基金公司,如浦银安盛、汇丰晋信、农银汇理等业绩下滑最为显著,平均回报超过-7%。而中邮、长盛以及银河基金公司则体现出其优秀的选股能力,尤其是中邮基金,成长股的大幅调整并没有削弱其盈利水平。上投摩根、华宝兴业、景顺长城旗下的部分基金,由于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新兴产业投资方向,在四季度市场调整之后也未能幸免。另外一部分典型的中型蓝筹风格基金公司四季度表现相对较佳,如新华、鹏华等。
大型基金公司整体表现平稳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四季度大型基金公司整体表现平稳,但缺乏亮点。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没有一家整体业绩进入前十。而从四季度来看,华夏基金整体业绩下滑较大。从投资上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这种结果:
一方面,受制于规模因素,大型基金公司行业配置灵活度不足,如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博时等整体行业配置都相当稳定,各行业间的比例没有太大波动,四季度亦是如此。另一方面,部分基金公司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以追求整体业绩稳定,而另外一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风格差异显著。前者的典型如嘉实基金,旗下产品长期保持较高稳定性,以嘉实研究精选、嘉实服务为代表;后者典型如广发基金,旗下产品差异显著,既有成长风格的广发核心、广发聚瑞,又有配置偏向大盘股的广发大盘、广发聚丰。其余大型公司,如博时、南方旗下基金偏向大盘蓝筹配置较多,整体业绩并不突出。
均衡派基金公司“稳”字当先
中银、富国等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延续了一贯的投资策略,整体业绩表现“稳”字当先。一方面是基金配置风格偏向均衡,注重对个股的挖掘,另一方面是操作保持着较高的灵活性,但又不过于激进配置,对于市场热点进行适度参与。从业绩预期来说,在中小盘个股累积较大涨幅后调整是必然的,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均衡派基金业绩有望取得领先。
偏债基金:银行系基金优势削弱
债市市场快速的牛熊转换,凸显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对固定收益类基金的重要性。具体到四季度来看,各类型基金公司也展现出一定的差别。首先,债券投资的强势公司在四季度出现较大的分化。银行系的传统强势公司,如工银瑞信、招商、交银等旗下偏债性基金在四季度经历较大幅度下挫,信用债市场风险释放使得该类型基金公司较为受伤。而非银行系公司,如万家、富国、南方等传统固定收益优势公司对可转债介入较少,纯债投资使得基金业绩稳定性较强;其次,前期股性较强的中小公司旗下产品业绩大幅回撤,如长信、益民、天治等公司业绩稳定性不足,表现最差的光大基金公司由于在四季度保持较高的杠杆率,平均亏损达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