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金改”面前,银行尚未做好准备
(2013-10-08 11:14:38)《红周刊》作者 郑捷
“金改”市场化进行时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主要是目前市场化程度不够,包括价格的形成机制和机构的竞争机制两方面内容。其中,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完善,比如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人民币资本项下的放开。另一块是机构的竞争。虽然比照之前,各个业态之间多了重合和交叉,但条块分割依旧比较厉害,金融监管还是分业。
另外,某些业态里大机构占主导地位,其它中小机构就处于从属,相对垄断的状况对于竞争不利。金融效率存在于资金流动的速度和所产生的效益上,竞争不充分会影响资金流动。比如周转慢,产出的效益不高,甚至错配。
《红周刊》:这方面的改革现在也在推进。
《红周刊》:原来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为竞争失败者准备的呀?
赵锡军:金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步都需要很多准备。再举一个例子,现在行政命令要求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有保证。可是当前各家银行都在糊涂着做,但是如果全面放开市场竞争,对于这一类行政命令,银行肯定是会有意见的,它有充分的理由去考虑是否要继续照做。因为这一块的风险相对大,而利润却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将使得原先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或者“三农”项目更得不到信贷资源。在这方面,目前还明显缺乏总体设计与具体措施,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
寻找新“回路”
《红周刊》:您刚刚提到银行一家独大的问题,对传统银行现阶段的挑战和优势,互联网金融与民营金融牌照您如何看。
《红周刊》:关键点是否可以理解为在风险控制?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显然,互联网金融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机制,互联网金融只能把自己限制在支付手段里,因为支付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可控。
《红周刊》:除了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还面临哪些挑战?
除此之外,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了银行考察项目的难度,银行海外拓展也考量着大行领导层的智慧。传统银行中谁能处理好这些问题,谁就能做得更好。
(本文由中国大金融论坛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