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大宗交易降温明显
(2013-03-06 09:49:30)红周刊作者
蛇年春节过后,A股市场打破了连续5年节后一周上涨的格局。受此影响,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热情也急剧下降,月内总成交金额117.7亿元,较1月份环比缩水43.41%。
2月成交热情骤减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沪深两市共有205家A股公司发生大宗交易513次,累计成交10.77亿股,成交总金额117.7亿元,较1月份207.98亿元的月成交额急速缩水。
除了受春节长假影响2月份交易时间减少,大宗交易的本身热情也明显降温。历史数据显示,由于春节长假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春节前后大宗交易历来清淡。2012年1月份,A股两市大宗交易的月成交额仅41.55亿元;2011年2月大宗交易月总成交金额也不过61.62亿元。春节前夕,2月1日~2月8日,大盘始自1949点底部的反弹未曾经历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调整而积累了相当的获利盘,尤其是银行股节前调整,预示反弹行情未来将面临愈发复杂的走势,均令买卖双方出手谨慎。春节过后,一路上扬的A股市场急速回调,如此又使得无论机构还是营业部资金交易的热情受到了打击。
机构偏爱蓝筹股
自去年12月以来,机构大宗交易的活跃度陡然上升,折价率也缓慢回升,特别是如中金、海通等疑似QFII席位的营业部,争相出现在买入蓝筹股的席位上。然而2月份,这些现象都在减少。1月份,机构在大宗交易买入席位共“出镜”38次,涉及20只个股;而2月份机构买入次数则下降至29次,涉及个股也降至16只。
本月,海通证券国际部完成的27笔交易全部于春节前夕完成,2次小幅溢价成交,25次平价成交,涉及交易个股均来自“600军团”的蓝筹股,如包钢稀土、大秦铁路、工商银行、光大银行、贵州茅台、长江电力等。
月内交易奇事多
从大宗交易的成交价与当日收盘价对比观察,2月份大宗交易市场折价成交421次,平价成交34次,溢价成交仅13次,可谓折价很频繁,溢价极稀有。整体统计,468次交易平均折价率为6.39%,较1月份有所抬升(1月份894次大宗交易平均折价6.31%)。其中,*ST浩物的拖累成为最大“元凶”,2月8日,*ST浩物于大宗交易平台发生9笔交易,7次以折价51.27%成交,其余两次折价也分别高达49.09%、30.55%,全部刷新了大宗交易市场折价的历史新高。
*ST浩物早于2007年4月底暂停上市,在停牌近6年后于今年春节前一日恢复上市。当天共完成9笔大宗交易,合计3925.96万股,成交金额逾1.1亿元。相比于大宗交易平台的火热成交,其二级市场表现则相对平平。当天该股跳空高开以8元成交,但开盘后股价迅速跌至7.01元,因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下跌超过10%而被深交所实施临时停牌。复牌后股价继续走低而再被临时停牌,直至尾盘三分钟方才恢复交易,全天仅成交5330万元,不及其大宗交易成交金额的五成。股东为何选择在大宗交易上以如此低价抛售股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根据规定,恢复上市的ST公司,二级市场复牌首日无涨跌幅限制,大宗平台的交易价格同样随之放宽,只需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0%之内成交即可。因此股东可能是在当日借道大宗席位以低价完成原始股的倒手,一方面可少交所得税,另一方面在完成一次交易后,这些股份随之摆脱限售解禁股减持的种种限制,未来可在二级市场中自由抛售。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乐通股份频频登陆大宗交易平台,发生交易多达33笔,成交3180.25万股,涉及金额62268.9万元。受此影响,乐通股份一改节前高歌猛涨的态势,9个交易日累计跌幅18.85%。抛售套现的不仅有大股东,通过年报披露的股东持股数及大宗交易情况判断,大量减持的很有可能是公司控股股东,持股32%的珠海市智明有限公司。今年2月1日,乐通股份公告称,珠海智明完成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变更手续,并已取得新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为新疆智明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受让股权等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等。工商信息显示,珠海智明当前状态为“迁移异地”。业内人士对此一针见血指出,珠海智明更名为新疆智明就是为了减持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