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未来学家埃迪耶德•巴卡斯
作者:潘敏
经历了大半年的上涨,曾经一度令A股市场“谈‘机’色变”的金融海啸逐渐被人们抛到脑后,只是本周连日来的快速下跌,又使恐慌情绪死灰复燃。有知名人士甚至称,全球金融危机下一波即将袭来。正值埃迪耶德·巴卡斯中国行,《红周刊》记者就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对这位著名的未来学者进行了专访。
这位出生于美国南部的印度裔未来学者同时拥有印度、拉美、欧洲血统,因为成功预测了荷兰和欧洲的发展趋势,巴卡斯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被授予荷兰国家荣誉。在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后,更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
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红周刊》:从您刚出版不久的中文版《金融大未来:危机之后》看,您好像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有些不同寻常的看法,还是很乐观的。
巴卡斯:对。这轮金融危机并不是新鲜事,历史是会重演的,只是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就好像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之分,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上升周期后,自然会迎来下降周期。中文里有个词语叫作“危机”,也就是说“危”与“机”是同时存在的。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应准备在本轮金融危机结束后,利用好由此而来的机会。
《红周刊》:您认为危机之后的“机”存在于何处?能举个例子吗?
巴卡斯:未来2~3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腾飞,油价将持续高企。那些高度依赖原油的国家,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将相对较长,相反,那些能够通过降低对原油依赖度的国家将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这也正是投资新能源经济和石油替代品如太阳能、电力自行车、汽车和核能等领域的好时机。
《红周刊》:您刚才说到油价即将飞涨的问题,目前的确有很多人在为通胀的再次到来而担心。
巴卡斯:是的,油价会飙升,食品价格同样会上涨。与此同时,人口数量会猛增,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65亿增长至90亿。由于人口增长,过去3年里,人类消费的食品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生产。在新作物(例如新品种的大米、马铃薯)领域的投资将带来很好的收益。由于食品工业正是石油的主要消费者,而清洁水资源的越来越匮乏(全球现在只有1%的水是清洁的),食品价格将直接受到影响。此外,黄金价格也将上涨。
在一些领域我们将看到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而另一些领域里我们将看到相反的结果。我预计这种阶段性的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会相对平衡。所以我不认为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的发生会像危机早期表现得那样严重。
中国可能在危机后崛起
《红周刊》:为了挽救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不断地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流动性的泛滥也直接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巴卡斯: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到处都充斥着过剩的低息资金(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存款)。这些低息资金需要被投资和二次投资,这是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过剩的低息资金将会引发下一次危机,因此我认为必须十分慎重地对待这一策略。
《红周刊》:您如何评价中国政府针对这次经济危机而出台的应对政策,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巴卡斯:中国政府的策略基本上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时代,政府在基础设施及经济上的投入是需要的,政策与法规也需要适当收紧。中国的银行、养老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应该被抑制。我担心的是那些国有银行过度放宽信贷的现象,之后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这在之前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
因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被削弱,甚至一些诸如《时代周刊》等刊物通过封面文章来呼唤中国来拯救世界。中国越来越多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像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G20峰会上所看到的一样。但中国在这些国际组织中,似乎没有得到更多的权力,这些组织仍然被几个主要的“二战”战胜国所掌控。我想中国应该要求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就像巴西也正在为此努力。
我早就说过,中国很有可能在危机之后崛起。但我认为同时第五次危机到来的时间可能会更为缩短(最早甚至可能在2020年再次发生),这也将使中国更快地担负起重振世界经济的重任。
中国需要技术革新
《红周刊》:对于金融衍生品您怎么看?
巴卡斯: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要忘记,在很多时候,高风险地带也存在着高收益。金融衍生品亦如此。但是投资决策者必须十分了解金融衍生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贪婪,而不应单纯迁怒于金融衍生品。
在我的书里提道,前ING银行总裁签了很多文件,批准了很多甚至他自己都不能理解的金融交易,因为很多金融衍生品都十分复杂。意大利银行对金融衍生品投资很少,因此亏损也很少,这是因为意大利的银行家英语都不大好,无法对金融衍生品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他们也不敢去冒风险。如果你是在提前预计的范围内去计算金融衍生品投资带来的损失,那才是完全正确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处于雏形的市场而言,我认为是需要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
《红周刊》:在本轮经济危机中,您如何评价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出口产业?
巴卡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是会升值的,但是为了应对出口的问题,人民币短期内存在贬值的可能。
每一次危机都会伴随技术的革新。当前这场危机也将催生新的产业,发展和制造出如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遗传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再循环技术这样的新产品。中国应该合理利用危机,在这些新的产业领域发展新的产品。
目前,中国已经在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方面走在了前面,未来几年里,中国可以出口大量的“绿能”产品,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排头兵。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取得的全球性成功就是例证。
中国政府应该在新能源经济和未来经济的其他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中国政府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正在步入“快乐经济”时代。如果河流和空气因煤炭而污染严重,老百姓为此感到不快乐,就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治理环境对中国未来至关重要。
《红周刊》:您说到环境和新能源,目前低碳经济备受全球关注。
巴卡斯:环境问题带来新能源的机遇。不过全球变暖的现象已非常严峻,几年前甚至在南极发现了鳄鱼,这种反常现象如今屡见不鲜,而我认为这不仅是碳排放的问题。
《红周刊》:作为一个未来学者,您是怎样准确判断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呢?
巴卡斯:一个好的未来学者应有敏感的直觉和开放的观念,他应该敏感、公正、独立,并且具有从杂乱信息中寻找价值点的能力;能够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科技、拥有良好的关系网。我的兴趣较广泛,这也为我的工作带来很多帮助。
我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旅行和收藏中国艺术及古董。同时,我还对中国的星相学非常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