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短债基金保本基金债券基金浦安财经 |
分类: A股市场 |
保本基金一切从“新”开始
转型前后名称:各不相同
类别转换:保本型——债券型或股票型
转换原因:保本周期结束
转换开始时间:从2007年9月开始,至今3只完成转型
转型难度:★★★★★
一些保本基金在基金募集之初,就在基金合同里明确规定到保本周期结束后,其有权转换成其他投资类型的基金。这种较为灵活的做法不仅为投资人保留了类别选择的权利,也可以使基金产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转变。典型的案例如2004年下半年设立的万家保本、国泰金象保本和嘉实浦安保本3只基金,其在保本期满后召开持有人大会,根据持有人大会的表决结果,分别于200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进行转型和集中申购,规模得到显著增长。
这3只保本基金在转换类别选择上略有分歧。其中,万家保本基金转型之后成为以固定收益品种投资为主,股票等权益类证券投资为辅的债券型基金。国泰金象保本则转型成为被动指数化投资沪深300指数的股票型基金。嘉实浦安保本基金修改了原合同中在增强指数期转型成嘉实中信标普300指数基金的条款,最终转换成以投资优质企业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其各自的转型过程大致为3个月左右。
由于保本基金大都采用CPPI或TPPI的特殊投资策略,所以无论是其转成股票型基金还是债券基金,对管理人的操作习惯上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
中短债基金集体变节皆为利
转型前后名称:各不相同
类别转换:中短债券型——普通债券型
转换原因:提高收益
转换开始时间:从2007年8开始,6只完成转型
转型难度:★★★
从2005年8月第一只中短债基金——博时稳定价值设立算起,到2006年8月,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上便有7只同类产品设立。然而,自从中国股市在2006年确定牛市基调之后,中短债基金规模便开始大幅缩水,资金如潮水一般向股市汇集。一方面,中短期债券的微薄收益相对于股市的诱惑性回报而言,简直杯水车薪,确实无法满足投资人日益膨胀胃口;另一方面,中短债券基金确有其内在弊端,设立满一年的几只中短债基金年收益率甚至低于货币市场基金,而其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又没有货币市场基金的优势。因此,在此种背景下寻找出路已成为必然。
从2007年7月开始,就陆续有中短债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或申请转为可投资部分普通股的普通债券基金,或改成打新股的增强债券基金。截至2008年4月底,7只中短债基金中已有6只转型。嘉实超短债现在成为该类基金中惟一的守城者,将来是否会变节目前还不明朗。
转型之后,这些基金在普通债券型基金产品中运作较为流畅,多数基金收益可以超越同类平均水准。■
转型前后名称:各不相同
类别转换:保本型——债券型或股票型
转换原因:保本周期结束
转换开始时间:从2007年9月开始,至今3只完成转型
转型难度:★★★★★
中短债基金集体变节皆为利
转型前后名称:各不相同
类别转换:中短债券型——普通债券型
转换原因:提高收益
转换开始时间:从2007年8开始,6只完成转型
转型难度:★★★
前一篇:中国四类“变态”基金大盘点
后一篇:电力行业:最坏的时代最后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