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世界里,相貌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成为绚丽多姿的蝴蝶,这种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毛毛虫在蜕变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相貌,还有内在本质。在基金领域里,一只基金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改变基金运作方式或对投资范围、投资目标有较大改变,我们认为,这只基金的性质出现了转变,基金所属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变更,也属于一种“变态”行为。近几年来,中国基金市场上这种基金“变态”行为时有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缘由。
基金“变态”原因之一:
规模大幅萎缩出现生存危机
转型前后名称:景顺长城恒丰债券——景顺长城货币基金
类别转换: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
转换原因:生存需要
转换开始时间:2005年5月中旬
转型难度:★★
中国第一只发生性质转变的基金是景顺长城恒丰债券,该基金连同景顺长城优选股票和景顺长城动力平衡共同组成一个系列基金设立于2003年10月。由于当时市场萧条,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初始设立规模就比较小,只有4.74亿元。在此后不到2年的运作中,该基金遭到大量赎回,至2005年1季度末期,其净资产只剩下7869万元。而根据基金合同要求,假如该基金连续2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应出具解决方案。于是,这只徘徊在危险边缘的基金于2005年5月开始着手准备召开持有人大会,决定向货币市场基金转型。
在2005年的市场中,货币市场基金是最受基金投资人欢迎的产品之一,该类基金平均规模为67.57亿元,当时规模最大的两只货币市场资产都超过300亿元。因此,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向货币市场基金转型,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明智的选择。该基金于2005年7月中旬正式完成转型,转型前后,规模增长幅度达到2301.08%(见图1),至2005年9月,该基金净资产增至18.34亿元,彻底解决了之前的生存危机。从时间上看,景顺长城恒丰债券转型时间跨度大致为2个月。
如今该基金转型已2年有余,转型后更名为景顺长城货币基金,运作状态良好。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规模为14.76亿元,最近1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
基金“变态”原因之二:
封闭式基金存续期满封转开
转型前后名称:各不相同
类别转换:封闭式——开放式
转换原因:存续期满
转换开始时间:从2006年8月开始,至今22只完成转型
转型难度:★★★★
封闭式基金由于存续期满而转成开放式运作,其蜕变的过程就如同毛毛虫破茧一样,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之路。从2006年8月开始转型的基金兴业算起,截至2008年4月底,已有22只封闭式基金完成了向开放式的转型(见表1)。单只基金转型时间跨度大致为2~4个月,所用时间较长,转型程序复杂。这些基金在封转开的过程中,大都通过份额的集中申购,使各自的资产得到极大的增长。已完成转型的22只封闭式基金转型前规模合计382亿元,转型后总规模增长到2170亿元,资产膨胀了467.94%。22只“封转开”基金平均的集中申购规模为82亿元。
http://admin.hongzhoukan.com.cn/Upload/Content/Images/2008-05-06/e8a86af7-515f-47c2-b25b-791add1673e4.jpg
从类别上看,这些封闭式基金转成契约型开放式基金后,在投资类别上大都属于股票型基金,其中8只选择转成LOF再次上市。
就投资人在封转开基金中获取的回报上看,封闭式基金转型前平均退市折价率为5%左右,套利空间丰厚,个别基金甚至有超过8%的贴水,这使他们与同期平价发行的股票型基金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封闭式基金转型后期的投资业绩与同类股票型基金比较,整体水平也不相上下。
但由于最近两年中国股市呈现出宽幅波动的特征,这使封转开基金的业绩除了受基金经理选股水平的影响外,建仓时点和建仓节奏对其业绩也有很大影响,很可能建仓时点相距不足一月的基金,设立以来的总收益不仅有正负之分,且回报会相差近30%。比较典型的如基金裕华与基金安久,其集中申购完毕时点分别为2007年8月8日和8月21日,当时正是大盘直线攀升阶段。截至2008年4月18日,这两只基金转型后的设立回报率分别为6.02%和-23.64%,分化很大。就具体公司而言,华夏、易方达旗下的基金转型后收益与风险控制把握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