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在困难中孕育

(2008-04-14 16:02:31)
标签:

证券

财经

pe

估值水平

股票

分类: A股市场
 

        ■红周刊特约广州证券 袁季

  当上证指数运行于6000点之际,人们在眺望,万点似乎也不遥远;5000点之际,人们在期望,牛市还有下半场;4000点之际,以为即将渡过黎明前的黑暗;而到了3000点一带,似乎反弹都成了奢侈的想法。其实,市场只是再一次体现了趋势的力量,在趋势面前,既没有“铁顶”也没有“铁底”,在趋势改变之前,逆势而为都会遭受残酷的挫折。那么,始于去年10月的下跌趋势是否将发生改变呢?让我们从估值、供求、心理、技术等四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

 

业绩悲观预期提前消化

  估值水平的高低是判断市场运行方向的核心因素,稍早时段,笔者曾对A股市场估值状态分析如下:目前回落于30倍PE附近,这恰好是几年来颈线所处位置……也就是说,即便目前PE所处水平未必有非常可靠的支持,但无疑是回归到了中轴附近。截至4月10日,A股PE(整体法,采用上年财务数据)已下降至28.3倍,我们用另一组数据来标识当前估值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自2001年6月15日以来,以每周最末一个交易日PE计,共有341个周PE记录,20倍PE以下有67个记录,占19.65%,50倍PE以上只有30个记录,占8.79%,显然都属于分布偏低的区间,而20倍至40倍PE有191个记录,占56%,表明这一区间是价格中枢所在。直观而言,目前市场估值水平进入平衡区,若无外力的影响,系统性下跌的风险已较为充分地释放。同样,大的趋势性上涨的动力也不足,真正困扰机构投资者的问题是通胀压力及持续的宏调措施将对各行业及上市公司产生多大的影响,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速度将回落至什么水平,而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掌握更多的经济运行数据才会有相对明确的答案。不过一个有利的因素是,市场的运行已反映了普遍谨慎乃至悲观的情绪,这样一来,如果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比预期的更显乐观,则向上的动力将得到较大增强。

 

供求短期有利于多方

  供求方面,笔者判断短期有利于多方,而中长期仍面临压力。今年以来证监会新批40家基金,保监会正式批准首创安泰人寿、国华人寿委托入市申请。此外,备受关注的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开闸,易方达首单专户理财帐户已完成所有手续并正式入市。这一系列举动既体现了管理层呵护市场的态度,更为疲弱的市场注入了宝贵的增量资金。但从中长期来看,大小非解禁、红筹回归、再融资等因素还将构成较大压力,如果中长期供求关系不平衡,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中枢的下移,而长期的低迷最终将损害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

 

大众情绪将逐步修复

  至于心理层面,笔者认为在极端行情如暴涨或暴跌中心理和情绪表现出来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过,非理性情绪(恐慌和狂热)并非持续和决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助跌或助涨方面,当市场对过度反应进行修正后,大众情绪也在逐步修复。作为投资者,控制情绪并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不容易做到,但显然又是非常必要的。

 

调整终点待确认

  技术层面看,即B浪反弹存在较大空间,但关键在于对调整终结的确认,投资者如果在投资理念或技能方面都不足的情况下,以预测为主导进行投资决策,所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回顾2001年那轮调整有利于我们清醒地看待调整行情的复杂性。上证指数于2001年7月底击穿年线之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再次试探性触及年线,且此后破位漫长的调整期间,股指主要运行于第一波下跌区间的半分位以下。

 

底部确立需要多个要素支持

  综合来看,有利因素固然存在,如市场估值适中、短期资金供应利于多头、技术反弹具备条件等,但要扭转下跌趋势尚显力度不足。因此,对下阶段市场判断大致如下:目前估值水平相对合理,杀跌动力减弱,由于大盘累计调整幅度巨大,具备了技术上的反弹空间,随着新基金发行的滞后效应逐步显现及海外市场回暖等因素的支持,困难的另一面正在孕育着希望,二季度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的机会较大。最近市场又出现大起大落走势,对投资者心态带来很大冲击,笔者认为,仅仅几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是无法确认趋势的,甚至连短期趋势都确认不了。一般来说,底部的确立需要几个要素形成支持,如量能的配合、热点的持续性等,对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也有要求,并可结合SAR、BOLL等指标综合判断。在此提醒投资者不要以搏的心态参与市场,底部确立前保持谨慎态度,在时机选择上不宜仓促,品种选择不宜激进。

  未来行情的热点可能不一定会简单地表现为蓝筹股或小盘股,选择一季度乃至全年景气度向好,业绩增长可靠度比较高的行业板块可能会更好地把握反弹行情,比如煤炭股、优质房地产股等可以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