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增禄
红周刊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在市场的跌跌不休中,中小板指数在连续两周翻红后,也无奈地陷入阴跌调整,尤其是中小板公司中一批次新股的大幅杀跌,更是成为拖累中小板股指重陷调整的主要动力。不过,鉴于中小板公司的持续高成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旦大盘企稳,中小板或有望重抢市场的眼球。
持续高成长有望重获青睐
据Wind统计,今年前3季度,和上年同期有可比性的主板公司共实现主营收入47282.73亿元,同比增长25.21%,同期中小板有可比性的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162.99亿元,同比增长31.83%,较主板公司高了6.62个百分点。
净利润方面,主板公司前3季度共实现363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78%,中小板公司为70.58亿元,同比增涨41.42%。初看之下中小板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没有超过主板公司,但今年前3季度主板公司的业绩利润大多为投资收益所得,在主板公司前3季度3634.53亿元的净利润中,投资收益高达1810.39亿元,占比49.81%。而中小板投资收益仅为4.68亿元,占比不到0.07%。如果剔除投资收益提供的利润,中小板公司的高成长性较之主板公司就显而易见了。此外,深交所近期明确提出不鼓励中小板公司进行证券投资,业绩“水分”将进一步压缩,未来有利于中小板公司专注于主营。
统计显示,目前有可比性的142家中小板公司中,今年前3个季度有42家实现了业绩的环比增长。2007年年度预告显示,还将有141家公司业绩同比实现增长,按预告增长幅度计算,今年全年将有22家中小板公司业绩环比实现连续增长。(见表1)
2006年全年,中小板市场共有16家上市公司发生收购兼并事件19起,并购涉及金额5.24亿元;而截至今年11月28日,整个中小板市场共有39家公司发生了57起并购案例,并购涉及金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204.96%。并购扩张成为中小板公司今年最具活力的表现之一,无论是发生并购的公司数量,还是发生并购事件的次数,今年中小板公司的并购扩张势头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观察前几年实施并购的中小板公司,绝大部分都在其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方面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实行并购的宁波华翔,经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从一家只在国内从事汽车零部件配售的小企业,逐渐发展为能够影响国际汽车零部件的大型公司。公司10月10日公告,宁波华翔欲以10~15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全部股权,该德国公司去年年底的总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润分别为宁波华翔的1.28倍、1.78倍、1.64倍。不难看出,若能成功收购该德国公司,宁波华翔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地位将得到明显提升,业绩也有望水涨船高。
在发生并购的中小板公司中,无论从参与并购的公司数量,还是在并购中动用的资金量来看,2007年以前上市的公司无疑是并购的主力军。统计显示,在2007年以前上市的102家中小板公司中,今年发生并购的共有27家,发生案例37起,占中小板目前全部并购案例的64.91%,涉及金额13.15亿元,占全部案例总金额的82.29%。其中以宏润建设收购上海宏润地产有限公司、粤水电收购广水桃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南岭民爆收购郴州七三二零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的并购金额最大,分别为7.6亿元、0.84亿元和0.55亿元。
高分配或将再创辉煌
历史显示,在年报季报公布期间,大比例的分红送配通常会为市场平添一抹亮色,而中小板上市公司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送配和股本扩张。目前的中小板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公司属于刚上市不久的新股或次新股,其历史遗留问题少,大部分含有多年的滚存利润,由于公司股本偏小,股本扩张的可能性很大。身处年末的特殊时期,“高送转”题材很可能为中小板新一轮行情打下基础。
在目前中小板市场188家公司中,有85家2006年度和2007年中期没有进行过分红送配。而若以每股未分利润丰厚、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净资产较高、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的4项指标来考量,石基信息、东华科技等17家公司具备“高送转”能力。(见表2)
中小板良好的成长性引起了主流机构的关注,三季度基金持有的中小板公司多达139家,占全部中小板公司的79.89%,单个公司被基金合计持股数量超过1000万股的有31家。可见基金对中小板的关注丝毫不亚于主板,而这也为中小板公司再创辉煌埋下伏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