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2007年第47期
红周刊特约作者
胡东辉
伴随着行情的火爆,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拿出“自有”资金投资股市,其中主要是参与风险较低的新股申购,还有就是参与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的定向增发。近日海通证券公布了定向增发细节,由于参与的公司竞争激烈,发行价格最终确定为每股35.88元,8家中标者全部以现金认购,其中有雅戈尔和上海电力两家上市公司,出资金额分别为35.88亿元和28.06亿元。另外有两家上市公司南京高科和江苏阳光因为出价低于35.88元而未能中标,原本这两家公司都计划拿出不超过40亿元来认购的。
可见,上市公司现在很有钱,是股市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一级市场新股申购资金屡创新高,本周四,中国中铁、路翔股份、劲嘉股份同步网上发行,网上、网下累计冻结资金高达3.5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些申购资金中有很大一块来自上市公司。尽管如此,上市公司还是喊缺钱,纷纷提出再融资计划。为什么有钱投资股市却没钱搞经营?
岂能拥有巨额“自有”资金还要再圈钱
本文开头提到的4家参与海通证券增发的上市公司都曾或计划再融资。前期沸沸扬扬的“上电转债门”事件的标的物就是上海电力的可转债,上海电力在2006年12月发行了1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再融资的规模不算大。今年10月15日上海电力董事会又通过申请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含30亿元)公司债券的议案。江苏阳光早在2002年4月18日就发行了8.3亿元可转债;而雅戈尔则是在2003年发行了可转债,募集11.9亿元资金。雅戈尔在今年又再次提出发行可转债的申请,结果未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而南京高科曾于10月23日公告称,“保荐机构已向中国证监会提出撤回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材料”。
由上可见,上述4家上市公司都感到缺钱,有再融资的冲动。可他们的“自有”资金却都高达40亿元,且可以用来买进并持有海通证券1年。他们一边捂着鼓鼓囊囊的右口袋为资金寻找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另一边又拍着空瘪瘪的左口袋哭穷,称有好的投资项目但没资金,因此需要再融资。本来他们完全可以用右口袋中的钱去投资好的项目,但因为那是“自有”资金,可以名正言顺地用来投资股市,所以便舍不得投到生产经营当中去。对于这类公司,如果允许其再融资,那实际上是等于鼓励其圈钱不务正业。发审委对雅戈尔再融资计划说“不”,可谓英明。
应对巨资投资股市的公司再融资申请一票否决
本来上市公司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投资项目,投资股市也未尝不可,但投资股市的前提是利用闲置资金,而不能动用生产经营资金。常常有好为人师者教育股民说,投资股市只能用闲散资金,不能把养命钱用来投资股市,更不能借贷资金炒股。这个道理用在上市公司身上也是完全适用的,现在有一些上市公司把本来应该用在生产经营上的资金拿去投资股市,导致生产经营资金匮乏,实际上等于挪用了生产经营资金去投资股市,一旦其再融资计划受阻,正常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与其是否用巨资投资股市进行挂钩,如果上市公司在股市中投入巨资,说明其拥有大量闲置资金而不缺资金,那么就应该对其再融资申请一票否决。股东投资上市公司是基于对这家公司经营主业的基本判断,不是让其投资股市的,如果股东要把钱交给上市公司去投资股市,那还不如直接把钱交给基金公司。
在考量上市公司投资股市的资金规模时可以对上市公司历史上形成的股权投资区别对待,不计算为投资股市资金额度,但对已经解除限售条件的股权投资则应该计算为投资股市资金额度,因为这些股权投资随时可以兑现成现金,都可以立即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没有必要再融资。如果现在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的正当性严格把关,以后一旦股市退潮,就会形成大量坏账,那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