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四:
《旧唐书》记载,柳公度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养生之术,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柳公度就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
故事五:插艾草的故事
唐朝末年发生黄巾之乱,为首的人名叫黄巢。由于他出身贫穷,又值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很大,有些贪官污吏又时时有官商勾结的事情发生,使他更嫉恶如仇,于是他纠结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劫富济贫,杀死了很多人,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大家无不闻风色变。
有一天,黄巢穿着一身洁净的衣服,骑着白马,来到一个村庄,他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很惊慌的都正往城外逃,人群里有一个妇人,背上背着一个年岁比较大的小孩,而手上却牵着一个年岁比较小的小孩,他看了觉得很奇怪,就去问这妇人:“你为何要背比较大的孩子,而让较小的孩子走路呢?”妇人说:“背上背的这个孩子今年五岁,是邻居家的孩子,孩子的父亲被征召去战区筑墙,不幸死了。孩子的母亲也因病重快要死了,如今她把孩子托付给我,所以我有责任把她的孩子照顾好。而我手上牵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小心走丢了我还可以再生啊!”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心里想:“一个妇人家都可以有这样的爱心,去爱别人的孩子,而我堂堂男子汉,怎么可以比不上一个妇人家呢?”于是他跳下马来,赞美这位妇人的爱心,接着又问妇人说:“你们这么匆忙的往城外跑是为了什么呢?”妇人说:“黄巢要来了,难道你不怕吗?”黄巢又问:“他那么可怕吗?”
妇人说:“听说他的眉毛一边高一边低,而他的两个鼻孔是朝上的,也就是青面獠牙的那种呀!”黄巢笑着问妇人:“你看我像不像黄巢?”妇人说:“你看起来这么斯文,哪里会像他呢?”黄巢说:“我就是黄巢。”然后他拔起地上的艾草,放在妇人的手上说:你赶快回去,把艾草插在家门口,也告诉村里有爱心的人这样做,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他们了。
故事六: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故事七:(蛇报恩)
崔炜在市集上看到一位孤苦零丁的乞丐婆,由于很多天没有吃饭,饿得头昏眼花,走路也摇摇晃晃的,也不知道怎幺回事,竟然撞倒了路边饮酒人的酒,这群青年气势汹汹地责骂乞丐婆,还有几个人想要揍她呢!在一旁观看的崔炜,心里非常同情乞丐婆。虽然他身上半毛钱也没有,但是他仍然脱下自己的衣服来偿还酒钱,为乞丐婆解了围。崔炜才排解了纷争,一转头,乞丐婆竟然不见了!但是生性旷达的崔炜毫不在意,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就回家了。这天晚上,崔炜梦见有一条青色的蛇向他道谢:
“下午多亏公子搭救,真是非常感激。特地送来一些艾草做为报答。这个艾草妙用无穷,它可以去除各种赘瘤肿块,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了,不要多用!希望它能帮你完成心愿,娶一房贤妻。”说完,青蛇再拜谢一次,就消失了。崔炜从梦中惊醒,想着梦中的情景,觉得真是不可思议,但是伸手一摸到床边,竟然真的有一束艾草!
不久,邻县的一位姓任的大富翁的女儿得了一种怪病,头上长了一颗大肿瘤,访遍了名医,都没有治好。于是任大富翁只好贴出一张告示:“只要有人能医好小女的病,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他。”崔炜听说了这件事,想起了自己的灵药,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到了任大富翁的家。果然就像青蛇所说的,任家小姐敷上艾草后,不到两天就消肿痊愈了。就这样,崔炜娶到了温柔可爱的任家小姐为妻,而艾草的功效也被人们广为使用。
故事八: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