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岳飞宗泽文化 |
分类: 精品屋 |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08-13/15.jpg
宗泽(1060—1128),字汝霖,今浙江义乌人,虽然宗泽早年就进士及第,但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个馆陶县县尉,后又当了山东胶水、登州掖县等地县令,因勤政突出而声名远扬。宗泽不但得不到重用,还因反对朝廷向金国求和而被贬。宗泽一气之下辞官回到了东阳山谷中过起了陶渊时式的结庐生活,想以读书著作终老一生。但事与愿为,后因得罪了当地权贵而被软禁在了镇江,获释后又做了一个管理盐商的小官。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攻占了太原,此时年已66岁的宗泽率几十个随从参加了抗金队伍,自己制造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在磁州(今河北磁县)与金兵对峙。不久,升任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救真定(今河北正定)。
虽然此时的宗泽已经66岁,年过花甲,胡须斑白,但仍有天生神力,双臂能开硬弓,接连用弓弩挫败敌人的进攻,严重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宗泽趁机率兵突袭,连破金兵30余寨,杀敌数百,缴获的牛羊马匹和金帛全部赏锡给了将士。宋钦宗见宗泽是员猛将,便让他做了讨伐金兵的副都统。次年(1227)正月,率军至开德(今山东荷泽),与敌人连打了13仗,仗仗获胜,从而担任了东京留守,保护北宋都城开封,并很快招聚了义兵近200万,而年仅24岁的岳飞便是在此时投奔宗泽的。宗泽见岳飞是个可造之才,从此便将岳飞留在身旁,随自己南征北战。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兵再次大举南下,结果又被宗泽所破,金兵溃不成军,粮食马匹等辎重丢弃了很多,从此宗泽之名威震天下,金兵一提到宗泽,都称“宗爷爷”。可惜就在此时,收复失地的决心被奸佞之臣所阻,宋高祖只想趁机与金求和,也不愿渡河北上。身有重病的宗泽气愤之极,誓师北伐,在临终前对家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渡河!”而逝。宗泽死后,其子宗颖与岳飞将其灵柩护送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
综观宗泽与岳飞两人在对金战争中,很少有关于他们吃败仗的文字记载,但事实却绝非如此,因为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在《金史·王伯龙传》中就有如下记载“(金)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金史·完颜宗秀传》另有记载:“宗弼(金兀术)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虽然以上两处说的是那些战役后人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岳飞在金兵交战中打了败仗。而《宋史》站在汉人的立场,一味吹嘘岳飞的战绩,败仗隐而不提,这实是中国史家的通病。
回头再看看宗泽,也曾连续吃过数次败仗,在《卷旗花》这部描写李纲、宗泽等抗金名将的章回体小说中,宋廷一心想靠胜果与金议和,金兵看出了宋朝的这一心思后,便暗中派人与宗泽手下名叫孔彦舟的部将相勾结,结果才导致了宗泽吃败仗,最后使其被贬,不久后含恨而终。这样的败与岳飞的败还一些区别,可以说是出现了汉奸,而岳飞的败完全是两军对垒间的败。
年近70岁的宗泽能够打得金兵直喊“爷爷”,这确实成了抗金中的一段美谈,也是对这位至死不忘渡河收复失地的老将的最大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