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理想中的教研组

(2010-03-15 08:53:14)
标签:

教研组长

教师专业

青年教师

氛围

发展愿景

乐园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我理想中的教研组

                                           赣榆实验中学刘志刚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我理想的教研组是这样的:

我认为,教研组应有两个方面的功效——首先,她要起到引领教育教学科研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其次,教研组应引领全组成员追求教育的幸福,追求更高品味的教育生活,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一、理想的教研组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

    我们要努力使教研组“教”与“研”紧密结合的本质得以真正回归,真正实现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有功能。我认为必须将教师专业发展思想贯穿其中,创建学习型教研组,这是教师发展的理想选择;与此同时,尝试建设专业取向的教研团队,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学习型教研组就是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创设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氛围,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专业氛围熏陶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逐步提高。

二、理想的教研组应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对教研组建设而言,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我们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况下,教研组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学校文化有校训一样,教研组也应有自己的“组训”,这既是教研组精神文化的基础,也是是教研组文化理想的核心体现。

三、教研组长应是一个有思想的“规划师”

    教研组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研组长的“未雨绸缪”;教研组民主、和谐的氛围,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精心打造。我认为教研组长应是一个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重于己、以关注学校大发展为核心的有思想的人,通过他的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通过他的努力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同时,教研组长要脱掉俗气,洗去浮气,除掉匠气,要有厚积薄发的底气、愈挫弥坚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地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

四、教研组内应建构分享与共赢的和谐机制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蜂群、鱼群、蚂蚁群,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生物为什么都扎堆行动?一群蜜蜂约有5万只,它们生活极为有序,即使要分家,也要集思广益,最后一定会找到最近最好的地址。鱼儿总是成群地行动,规则是:靠近些,不能碰撞,向同一方行进,注意身边同伴的反应。这能使它们保持适度的警觉,能够在瞬间改变方向,躲避大型鱼类的攻击。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戈尔顿发现,单个的蚂蚁十分无能,但集体的智慧帮它们协调工作,完成巡逻、觅食、搬家等工作。这些生物的行为告诉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来共同经营我们的家园——教师沙龙,可以使教师逐步克服习惯性防卫,强化参与意识;成长故事讲述,资深教师细说专业成长历程,骨干教师品说教研中的故事,青年教师畅谈自己专业发展的理想,教师间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读书汇报,使教师们开始系统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形成信息共享、百花争艳的学术氛围;与大师对话,让老师们得以同名家面对面交流,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研组学习的内涵和底蕴。通过活动,教研组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同化,在交流中分享,在展示中享受成功。

当然,我们今天谈的是理想教研组建设,我所讲的以上四点难免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但我相信:教研组建设就像建设一个花园,需要匠心,更需要耐心,只要我们汇入彼此的智慧、真诚与热情,我们的大花园一定能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展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