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育坐月子产前产后服务德国杂谈 |
分类: 树影斑驳的日子 |
(已刊登于2011年5月12日香港《大公报》)
生女儿的那一年,我们还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奥芬巴赫。离预产期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候,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医院。接下来就是参加“产前预备班”了。这是德国医疗保险给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服务对象不仅是准妈妈们,准爸爸也可一同参加。我们夫妇于是在离家较近的大医院——科特勒医院报了名。以后的七个星期,我们每个周二晚上都一同去医院参加学习班,与我们一起的还有七、八对夫妇,我们与他们后来建立了不错的友谊,直到我们离开奥芬巴赫为止。
在这个“产前学习班”上,除了关于生产的各种基本常识,准妈妈们还要学习可以减轻阵痛的深呼吸法,而准爸爸们则要学习如何辅助自己的妻子顺利生产。当然还包括产后护理以及如何换尿布等等。记得最后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每人都分到一朵六瓣的纸花,我们得在花瓣上写下对这个马上就要出生的孩子的愿望,每人可写六个愿望。我考虑了半天,想到这个孩子将会是个女孩子,就写下了“美貌”、“幸福”、“自信”、“智慧”、“宽容”和“自立”;我丈夫在花心里先写上了“我祝愿我们的女儿……”,然后在花瓣上依次写下:“健康”、“平和的内心”、“正义感”,“实现梦想的力量”、“宽容地对人对事”,“爱与安全感”。这个预备班不仅为准妈妈爸爸提供了实践上的帮助,也在心理上为我们做好了即将为人父母的准备,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这项措施格外看好的原因。
http://s13/middle/4fd1555ega351c2a776cc&690
载着爸爸妈妈祝福的花瓣
11月10日,距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我早上起床发现羊水破裂,于是匆匆带上早就准备好的住院用的背包,和丈夫两个上科特勒医院去。出门之前他还说:“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就是三个人了”,说的时候满是紧张与兴奋。两天之后,11月12日,经过了各种手段的催产和引产,我们的女儿终于来到了人间。整个艰难的生产过程中,我丈夫都守在一旁,给我精神上的鼓励。当最后的阵痛来临的时候,我痛得鬼哭狼嚎,他在一旁也跟着控制不住,哭出声来。出院检查的时候,大夫对我说:“您丈夫那天哭得很厉害哟!”我呵呵一笑,对她说:“那是因为从来没生过孩子,吓的。”
http://s16/middle/4fd1555ega351d22a19ff&690
父女情深
在德国没有坐月子一说,但是产后服务却很周到。我们在产前就可以“预定”一位护士,等大人孩子出院之后,这位护士就会来家访,检查产妇的恢复情况,提供喂奶等方面的帮助,给婴儿秤体重做检查,刚开始时天天都来,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慢慢递减,保险公司给提供十次家访的费用。我们的护士Olga是个很随和的年轻女人,每次来都会先帮我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透气,我总是很惊恐,那时都十一月下旬了,外面已经很冷,我不想着凉。当然,在我的脑子里,还存留着中国式坐月子的禁忌,比如不能洗头、不能见风、不能碰冷水等等等等。现在想想,这些“禁忌”里究竟有多少真正科学的东西确实还有待讨论。
产后服务里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产妇恢复健身操”。产后四至六周就可以去报名参加健身班,也是可以免费去十次。一般来说,生完孩子之后盆腔底部的肌肉会有松弛现象,这种健身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之迅速收缩和恢复。我去过几次之后,就发现我在很多功能上不仅恢复得很快,而且甚至比产前还好。
为了生孩子,我丈夫专门请了四周的假,专门在家照顾我们,但就是这样,我们两个大活人被一个刚刚出生的嗷嗷叫的红彤彤的小东西折腾得四脚朝天、晕头转向。直到圣诞节,情况才逐渐好起来,我们也才能享受为人父母的喜悦与骄傲。但是,无论当时是怎样的忙乱和疲倦,我们两个人都不曾后悔过一分钟。我们的女儿是我们最灿烂的小星星,照亮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