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法律与生活
法律与生活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46
  • 关注人气:1,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部的故事2

(2008-12-22 12:38:43)
标签:

杂谈

编辑部的故事

/全体采编人员

2008年收获的幸福

2008年伊始,本刊下半月开设了“心灵视窗”栏目,我是责任编辑。

栏目内容定位在青少年犯罪心理,我从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挑选适合的案例,由心理专家对话犯罪的青少年,分析其犯罪心理原因。

于是,我成了地道的“中间人”。这边接法官介绍案情的电话,那边联系适合的心理专家;这边与心理专家约定可以咨询的时间,那边与法官确定见面的时间。

电话一通连着一通,咨询一次跟着一次,我带着心理专家奔波在各级法院之间。虽然有些辛苦,但听到心理专家说“这个孩子心理很健康”,看到青少年满意地离开,收到法官积极的回馈,我很是欣慰。我已将这个栏目看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地“养育”着他。

更令我欣慰的是,这个栏目的开设得到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支持,从法院内部力推此栏目。同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的同行知道此栏目后,专门针对第四期稿件的内容,请法官和心理专家做客直播间。

在我精心打造栏目品牌的同时,一对小生命也在我体内孕育。怀孕后,为了提前完成年内栏目稿件,我曾经一个星期跑了三家法院,做出三期稿件。当双胞胎儿子顺利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2008年的“心灵视窗”已成功告一段落。

2008年,“心灵视窗”栏目的初创,双胞胎儿子的降生。我的心中充盈着满满的欣慰与幸福……(文/杜智娜)

体味被采访者的喜怒哀乐

光阴荏苒间,2008年即将走过。这一年,留给自己的是太多感动、回忆与收获。

作为记者,本应是理性的,但在这一年中,我的思绪常因采访对象的境遇而被牵动着。不止一次,在采访之际,泪花在眼眶中打转。

每一次与采访对象的“约会”,我都能从中感悟良多:为“木板人”的坚毅、执著而动容;为第一批廉租住房户的幸福生活而欢喜;为“两会”中不断涌现的律师代表而鼓舞;为行走于灰色地带的“职业追债人”而新奇;为遭遇求职寒流的硕士生们而遗憾;为汶川地震中坚守在岗位上的监狱警察而震撼;为梦断空姐之路的女孩子们而惋惜;为给奥运让路而搬迁的那和利一家而感慨;为走出太阳村的孩子们的未来而忧虑;为遭遇“小三”的妻子而打抱不平……

我始终告诉自己,要用一颗真心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不论采访对象的诉说对此次主题是否有用,我都会尽量让他们充分表达。唯有如此,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记者并非无冕之王,也有属于这个行业的颇多无奈。还记得和同事胡庆波共同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稿件因种种原因,未能刊发。其间,有种失落——如同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凋零般痛苦。

这一年,编辑部的两员大将休了产假,因而,编辑部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工作的忙碌与紧张。但我心中始终无法挥散主编的一句话:“《法律与生活》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条船上的我们荣辱与共,只有齐心才能创造出感动上帝——读者的文字与报道。

这一年,我们累并快乐着。(文/李云虹)

三个案件的终结

“他们把车款还给我了”、“他们撤诉了”、“我的退休金都要回来了!”

2008年,我陆续接到了一些采访对象的回音。看着这些短信,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颇感欣慰。

一件是《pk大众,我的新车怎么了》,此案最后调解,被告北京众议达汇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全款退回了原告李群购买的上海大众某品牌车的全款(由原告支付车辆使用费1万元)。

一件是《面对交警,我没有沉默》,状告惠州交警的深圳某大学教师光远一审胜诉,二审开庭1个月后,被告表示撤诉,退回了光远的“违章”罚款、过路费等342元。

还有一件是《讨要退休金,一个老人的八年》,这个为了讨要退休金或者说讨要尊严整整奔波8年的老人,最后,经有关部门调解,得到了退休金应补的差额,还要到了1元的赔偿,老人满意地说:“我就要了1元,1元就够了……”

在这些所谓“弱势战胜强势”的案件背后,我看到了普通民众日益提高的维权意识,看到了新闻媒体所应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也看到了我国法治不断进步的脚印…… (文/胡庆波)

离新闻的脚步更近些

漫长的火车旅程,把我从一座南方城市带到了北京。

我像一只候鸟从南方迁徙到北方,慢慢习惯了长安街的宽阔、“紫禁城”的堵车、早晚像沙丁鱼罐头的地铁。

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我融入到杂志社的团队中,也感受到了同事们的亲和力及工作的细腻、感性。

2008年,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有奥运的大喜,也有汶川地震的大悲,随后而来的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大海啸”。

民企大省浙江,时而传出企业家出走或自杀的消息。我从浙江北部的嘉兴一路南下,杭州、义乌、温州一路走来,近距离感受浙商的切肤之痛。这一切记录在20089月下半月的封面报道《浙商困局》。

我依然记得,在一个阳光美好的午后,一位民航老局长和一位老机长,向我回忆了当年被“亡命之徒”劫持飞往台湾的惊险经历。

我依然记得,一群年迈的老人,她们的儿子或者丈夫在34年前一次抗击台风侵袭,保护海塘的行动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们小心翼翼地抱着亲人的遗照,向记者哭诉多年以前亲人的经历,让你刻骨铭心。

一位为妹妹之死讨说法的云南小伙,弱势的他及他们的生父使出了全身的劲,依然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但他依然在努力。

一位为母亲死亡奔走的儿子,走上诉讼之路,甚至“久病成医”,对“权威”的医疗鉴定提出质疑。

还有一群为维护自己小区居住环境而四处呼喊的小区业主……他们依然执著。

一群出生于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市,若干年后又回到农村,他们是被认为娇生惯养、抗压力弱的“80后”,他们当起了比“小巷总理”还小的“官”——村官。我们记录了这一群在北京郊区当村官的80后大学生……

无论是个人或者群体,他们在这一年,有喜悦也有悲伤,或遭受着不公正对待,或正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

我们所能做的是有限的记录,但背后是无限的感知。悲观与进步,同样是一种力量。

脚步匆匆,即将过去的2008年,注定将成为未来历史的重要注脚。

记录是记者的使命,永远在路上是记者的一种常态。于我而言,尽管2008年有太多的遗憾,但依然打消不了我要做个好记者的愿望——像一个职业新闻人那样去战斗。(文/沈雁冰)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12月下半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