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尚书尧部落联盟历法文化 |
分类: 草根读典 |
上古贤明君王尧为何最看重天文官
王俊楚
尧,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和“舜”,均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是儒家尊奉的“圣人”,《史记》上说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尚书》中的《尧典》是记载尧的品德、政绩,以及当时一些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典籍。
《尧典》开篇就这样赞美尧:“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意思是说,尧处事恭敬,厉行节约,明察是非,态度温和,诚实恭谨,能够推贤让能,因此他的光辉照耀四海,感动天地。作为部落首领,他“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他能够举用同族中德才兼备的人,使族人和睦团结;他表彰百官的善行,努力使各族之间都能亲密无间。因而在他的治理下,黎民百姓都和睦相处(“黎民于变时雍”)。
荀子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尧治理部落联盟,能达到“九族既睦”、“黎民于变时雍”,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也必须依仗部落联盟里的官员们(也就是“百姓”),一起来治理。
那么,尧最看重的官员是什么官呢?在《尧典》中提到尧分任的官员有三种:掌四时、理政务、治洪水的官吏。《尧典》记载尧的第一件政务也就是派员观天授时,制定历法。可以看出,掌四时的天文官居首要位置。《尧典》中这样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尧命令羲氏、和氏,恭谨地遵循上天的意旨行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岁时,制定历法,告诉人们历法和时间。从这里我们看出,尧最看重的官员是天文官。
为了能够科学地掌握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节气,尧命令命令羲仲,住在东海名叫阳谷的地方,恭敬地等待日出,辨别不同时间日出的特点。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以鸟星见于正南方作为考定仲春的依据。这时人民分散在田野里劳作,鸟兽也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太阳由北向南转移的地方,这地方叫作明都。在这里观察太阳向南移动的顺序,以规定夏天所应该从事的工作,并恭敬地等待着太阳的到来。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以这天火星见于正南方作为考定仲夏的依据。这时人民住在高处,鸟兽开始脱毛。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名叫昧谷的地方,以测定日落之处,恭敬地给太阳送行,并观察太阳入山的顺序,以安排秋季收获庄稼的工作,以秋分这天昼夜交替和虚星见于正南方的时候作为考定仲秋的依据。这时,人民离开高地而住在平原,从事收获;鸟兽毛盛,可以用来制作器物。又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叫作幽都的地方,以观察太阳从极南向北运行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并以昴星见于正南方作为考定仲冬的依据。这时,人民都住在室内取暖,鸟兽毛长得特别密细丰盛。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尧竟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在安排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按四方定四时,每一季安排的专业、多么细致:第一是派一个官员主管该季相应一方的事务;第二是依据四中星定四季;第三是了解掌握人们和鸟兽生活情况。最后,尧还创造性地提出设置“闰月”,来调整月份和季节。
作为传说中的上古贤明君王,尧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劲,来制定这样一部“一年有365天,用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原始历法呢?这主要是因为原始农牧业发展的需要。在古代社会,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人们通过自然秩序的规律性来规范其社会生产和生活,时令和人们农事生活的密切关系,“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左传•文公六年》)”,尧时代,我国已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畜和种植农作物了,狩猎和采集经济逐步向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过渡,原始农牧业发展,对季节变化和节令掌握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尧典》中的原始历法正是这种社会需要的产物,由此,天文学就开始萌芽和逐渐诞生了。尧看重天文官,并主持修定原始历法,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给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定季节,指导人们根据间、节令,促进生产。只有依照时节安排和计划进行农事生产,循四时节令而进行,与时相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够实现丰衣足食。
儒家把尧奉为“仁”的典范,主要原因就是尧“顺天之义,知民之急”,把遵循自然规律“民生之本”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大局中统筹,推动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从尧帝制定历法的情况看,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自然
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篇章;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人类依托自然提供的财富生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尤其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不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是依
在处处充满生态危机的工业文明时代,我们重读《尧典》回顾其中关于尧制定观象授时制度,引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生产的往事,对于我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要摒弃恶意开发、恶性开发的愚蠢做法,树立天人一体、主动适应的思想,认识到人类生存资料的有限性和地球的唯一性,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址:湖北保康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