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三伏”忌串门

标签:
三伏魏国嘲热客文化 |
分类: 立此存照 |
《黄石日报》2011年7月28日
古人“三伏”忌串门
小暑过后,我们就迎来了中国农历中所说有“三伏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由于高温、高湿,三伏天成为一年中最热、最难熬时间段。为了避开暑热,许多人选择蛰伏在家,纳凉消暑。“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程晓《嘲热客》中的这几句诗,记述的就是古人蛰伏在家,纳凉消暑的情景。
三伏天不是节日,应该没有什么禁忌,其实不然。在《嘲热客》一诗中,程晓继续讲:“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嚬蹙奈此何。”本来就热得不得了,躲在家中不愿出门,进进出出连打招呼的劲头都没有(“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但总有一些不识趣的呆人,冒着酷暑来造访,主人皱着眉头,心里十分不欢迎,但又无可奈何。原来,古人在三伏天里禁忌的是串门。
“谓当起行去,安坐正咨嗟。所说无一急,沓含一何多!疲瘠向之久,甫问君极那。摇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程晓《嘲热客》)”伏暑天气,人们在家中歇息,很少来往,图的是一个心静自然凉。来客人了,出于礼节,主人又不好不接待,耐着性子听来客有一句无一句说一些无聊的话题,有一句无一句地和客人搭着讪。天真热啊,摇扇子把膀臂都摇得酸痛,仍然大汗淋漓,真是苦不堪言!
“莫谓为小事,亦是一大瑕。传戒诸高明,热行宜见诃。”在对这些不合时宜地在三伏天造访的“热客”们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后,程晓告诫人们,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不要像那些不识趣的呆人一样,在这酷暑炎热的天气里到别人家串门、闲聊。别以为这是小题大作,这毕竟也是做人处世的一个缺陷啊!
程晓《嘲热客》一诗通过对“热客”的嘲讽,启示世人: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空间和生活习惯,不要唐突地闯进他人的生活空间,去打乱别人的生活秩序。这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