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什么认为人比鬼可怕
(2010-05-21 08:14:36)
标签:
幕僚鬼把戏春葱阅微草堂笔记唐执玉文化 |
分类: 草根读典 |
【草根读国学之《阅微草堂笔记》】人比鬼可怕
★王俊楚
世界上什么最可怕?怕鬼的人会说:“是鬼。”而纪晓岚却认为,人比鬼更可怕!
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中,纪晓岚借一个叫朱青雷的人的口讲道:
有个逃避仇家的人,窜匿在深山里。夜晚,月明风清,他见一个鬼徘徊在白杨树下,吓得伏在地上不敢起来。鬼忽然发现了他,问道:“你怎么不出来呢?”他颤抖着回答:“我害怕你。”鬼说:“最可怕的就是人了,没有任何东西比人更可怕,鬼有什么可怕的呢?让你颠沛流离逃窜到此地的,是人呢还是鬼呢?”鬼说完这话,一笑就不见了。
故事中的鬼反问人,你说鬼可怕,可是把你逼得隐匿深山的是人还是鬼呢?毋庸置疑,当然是人。
很多的时候,我们对于异类抱着很深的偏见与戒备。其实,真正和你有利害之争的,恰恰是你的同类。真正让你不得安宁的人,也正是那些离你最近的同类。
翻阅《阅微草堂笔记》,人装神弄鬼糊弄人的故事也很多,这些故事均可作为“人比鬼更可怕”的佐证。
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制府唐执玉曾经过问了一起杀人案,证据确凿充分,只等着定罪了。
一天夜里,唐执玉点着蜡烛,独自在官署里读书,忽然听到了低低的哭泣声,好象是到了窗户外面。他就让小丫鬟出去看看,丫鬟出门一看,大叫了一声摔倒了。唐执玉自己把门帘撩起来,有个满身鲜血的冤鬼跪在台阶下面。唐执玉严厉地斥责:“你到这里来干什么?”那鬼磕着响头说:“杀我的人是王五,县官却错误地株连到了别人。我的冤仇不昭雪,我死不瞑目。” 唐执玉说:“我知道了。”那鬼才离去了。
第二天,唐执玉亲自提审案犯。证据里被害人的衣服鞋子,和昨夜那冤鬼穿的也一模一样。他就更相信鬼的话,真的按照鬼的说法,改变判决,把王五定为杀人犯。原来审问此案的官员给唐执玉分析了案情的来龙去脉,认为南山可以移动,这案子却不能改判。唐执玉的幕僚怀疑有其他原因,偷偷地问了问,唐执玉遇鬼的事情说了,幕僚当时也没有说什么。
傍晚,幕僚来见唐执玉,问:“鬼从那里来的?” 唐执玉回答说:“从台阶下面。”幕僚又问:“鬼从那里走的呢?” 唐执玉说:“那鬼是轻飘飘地跃上墙头离开的。”幕僚说:“凡是真鬼有形状却没有实质,离去时应该忽然就消失了,不应当跃上墙头离去。”于是就到那鬼跳上去的墙头上认真观察。那鬼踩踏的瓦片虽然没有碎裂,但是昨天夜里刚下完雨,好几幢房顶上,留下的还有模模糊糊的泥脚印,一直到了官署的外墙才下去。幕僚指着那些脚印对唐执玉说:“这一定是囚犯收买了身手矫健的盗贼装成鬼来骗人。” 唐执玉想了一会,恍然大悟,就没有再改判那桩杀人案。
杀人越货的罪犯居然想起收买盗贼装鬼鸣冤,糊弄“司法干部”,以期达到逃避律法制裁的目的,而且险些糊弄过关,您说这人是不是比鬼更可怕?然而,鬼把戏毕竟是鬼把戏,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最终这个鬼把戏最终在幕僚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下,露出了端倪。
这个故事也教给我们揭露各种鬼戏的方法:对付那些专门糊弄人的鬼把戏,首先不要被自己的主观判断误导,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其实,要像那位幕僚一样,敢于怀疑,善于观察,勤于思索,注重在现场集多方面的资料来综合分析。如此,孰是孰非,很快就清晰明了。
在《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中还有一个家奴装鬼盗窃的故事:
南方的一个书生,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就经常与公卿士大夫交往。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块汉代的玉璜,纹理晶莹而血斑深入玉体,非常好看,他用它来镇纸。有一天,他正在某公家的灯下构思一篇文章,忽然听到窗缝里有响声发出,探出一只手,他以为是盗贼,正要取铁如意去打,但他看见的是一只纤细如春葱的手,他便将铁如意放下,用手指在窗户纸上捅了个洞向外偷看,不想却看见的是一个青面罗刹鬼。他恐怖万分,昏倒在地。等他苏醒过来,发现那块玉璜不见了。他怀疑是狐媚幻形所为,也就不再追究。后来,他在集市上看见了那块玉璜,去询问来源,但因那玉璜已经过许多人的手,也就查不出什么头绪来。过了许久才得知是某公的家奴装扮成鬼盗取了这块玉璜。
本来是堂堂正正的人,为什么要装成青面獠牙的鬼怪?答案自然是去作奸犯科,去行非人之行为。做了坏事,然后将黑锅扣在鬼身上,其狡猾的程度可窥一斑。
装神弄鬼去作奸者固然令人可恨,但把人带入鬼世界的,恰恰是人自己。如果故事中的不是看到“一只纤细如春葱的手”,再退一步说,即使看到的是“一只纤细如春葱的手”,他不为这只手所迷,直接用铁如意打去,自然也不会被所谓的鬼所吓昏,更不会遗失那块贵重的玉璜。鬼与人都住在你心房之中,邪念一动,你就被鬼牵引。正气一动,你的人格就会升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