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辩论——致九五届之五
标签:
情感九五届三十年演讲与辩论听说训练 |
分类: 往事如烟 |
演讲与辩论
——致九五届之五
我楚狂人
现在,我与我的教学科研合作伙伴王家伦教授一起,已经在全国语文教学科研圈小有名气的“叶圣陶派”的代表性人物了。当然,“叶圣陶派”是论战对象硬加上来的“头衔”。什么是“叶圣陶派”语文教学?就是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初语文学科刚刚诞生而根据我国国情而构建的提升公民语文素养的教育思想,叶先生称之为“读写体系”。简言之,就是以提高公民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思想。解放后,叶先生又把“读写体系”完善为“听说读写体系”。但是,广大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于“读写体系”,对“听说”基本上都轻视。我以为这不是完整的语文教育。
我从你们这一届开始,坚持“听说”训练。这就是我们九五届全面开展的演讲与辩论的训练。(按:九三届陈澜一届,我已经开始尝试,但是我只教了他们一年,没有完成教学的全过程。陈澜是一个辩才。)
我们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是“说”也是“听”。南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说,管它讲什么,先吼出来就行。我们的演讲,第一部就是让同学能够在大家面前大声说话,然后,有中心的说,有层次的说,有说服力的说,风度优雅的说,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坚持两年,必有成效。聚会那天,接待我们的刘汇泽主任还回忆起说,你们的学生演讲真好。这就是“说”。
我们的演讲,要求同学当场评点,这就是“听”。集中注意力听,能抓住别人讲话的重点和缺点,这就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至于“队式辩论”则是当时的时髦,当时很出了一些大学生辩才。我则把辩论当做“听说”训练的毕业典礼。善于“听”,敏捷“思考”,敏锐“说”。我们通过辩论,已经把“听说训练”提升到高级阶段。杨晓煜说,骂人也讲究出口成章。看来我们的听说训练没有白费。
徐爱珍老师一直说,我们的学生特别会讲话,其诀窍就在听说训练。我们的同学不是聋子与哑巴。我们是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智者。
今天,我看到我们九五届同学这样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真的很开心。
我高兴自己是一个“叶圣陶派”。
我退休前夕,参加了在泰兴的省语文教改现场听说教学观摩会。市教研员傅嘉德老师邀我代表苏州市发言。我说这不合适,人家都是大市教研员发言。傅老师说,就你最合适。我发言说,听说训练很重要,但是不能指望一堂课完成,要持之以恒。我实际上是批评了东道主的“表演式”训练。晚餐时,我的老朋友,省教研员朱芒芒老师特地过来敬我一杯酒。傅老师偷笑说,这是因为你讲了他想讲而不能讲的话,扭转了整个讨论的风向。傅老师真是个秒人。
而你们就是我那一次发言的底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