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苏轼——读苏札记之后记

标签:
文化苏轼苏东坡新传真人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我读苏轼
——读苏札记之后记
我楚狂人
我认真读苏轼,应该是在插队期间,也就是那一本《苏轼全集》,其实,由于年龄阅历,理解不深。苏轼确实不是那么好理解的。此后,我的阅读兴趣和研究范围大多与苏轼无关。我先是致力唐代文学,唐诗、唐传奇,后来有对明清文学发生了兴趣,重点是清代,一度集中精力于近代,似乎更倾向于史学的探索。曾经一度较为深入研究太平天国史,后来又搞了几个专题研究,如明末遗民文学、清代文字狱、清代小说、戊戌变法、东南互保、苏州教会学校、鲁迅与光复会……而几十年不变的是对苏州地方文史的探索,还带出了一批对苏州地方文史感兴趣的年轻朋友。但是这些研究与苏轼相距甚远,读苏轼一直是断断续续,也积累了一些看法,但是始终没有整理。
这次写苏轼的这一些文字,是因为学生钱璟女史的推动,她希望我发表一些对苏轼的议论,还把她的台湾学着李一冰著作的《苏东坡新传》寄给我作为参考。李冰的这部书是很严谨的,道听途说的内容基本不取,如苏轼与佛印的交往,李冰只字不提。这部书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一组文章。一得之见而已。
苏轼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即使他的反对派也忍不住要喜欢他,如宋神宗,讨厌他的万言书聒噪得厉害,把他赶到了杭州作通判,但是每次有人到杭州,神宗皇帝总要叫人把苏轼的诗词新作带来欣赏。如王安石,苏轼贬官黄州,王安石每有人到黄州,一定要问,苏轼又有什么妙语,于是见到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那么,人们喜欢苏轼什么呢?有一个古代笑话这样写:几个文人雅集,说起喜欢苏东坡,有人说喜欢东坡诗,有人说喜欢东坡词,有人说喜欢东坡书画。唯有一人据案埋头大嚼。众人问之,则曰,喜欢东坡肉。众大笑。
我以为并不可笑,此公真性情,倒是有点东坡的味道。
我爱东坡就是一个字,真。东坡是古今第一真人。苏轼自始至终,一派天真烂漫,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小时候仰慕东汉名士范滂,长大了就如范滂一样敢言,这一点连老倔头司马光也自愧不如。他把章惇当做朋友,以为政见不同不能影响友情。章惇罢相,他写信安慰,依旧开玩笑。全不料不合时宜,人家当做讽刺,断送了一世友情。他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认为与民争利,坚决反对,结果外放杭州。他在司马光全盘推翻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有坚持新法有合理之处,大骂政坛盟友是“司马牛”。他力排众议,坚持为王安石和司马光去世后获取应有的政治待遇。临死前,还强撑病体,为章惇写下岭南生活的注意事项,并写下防治瘴气时疫的验方……
苏轼是一个天才,但是很多天才多不可爱,杜甫说李白:世人皆欲杀,这是真的。高启被杀了,唐寅差一点被杀。但是,苏轼总能逢凶化吉。因为苏轼可爱。
我喜欢苏轼,最主要的原因就因为苏轼是一个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