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文化遗存10东坡诗文歌咏地

标签:
文化苏轼文化遗存东坡诗文歌咏地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的文化遗存10
——读苏札记附五
我楚狂人
三、东坡诗文歌咏地
苏轼诗文歌咏地甚多,下面择其主要。由于前面解读苏轼诗文的文章都已经把相关诗文细说了,这里基本上只罗列篇目。
杭州西湖
苏轼两次任职杭州,遍游杭州山水。尤爱西湖,留诗文甚多。主要作品有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
苏州虎丘
苏轼多次游虎丘,留有《虎丘寺》、《和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甫斋素祈雨不至二首》等诗作。
苏州垂虹桥
苏轼两次任职杭州,两次在吴江垂虹桥雅集,第一次有词作《书游垂虹亭》、
密州超然台,第二次有诗作七律《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湖州墨妙亭
墨妙亭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也就是苏东坡任湖州知州的七年前。原址在湖州府治北隅,为当时湖州知州孙觉(号莘老,胡瑗学生,苏轼同年进士好友,黄庭坚岳丈)所建,按照苏东坡所述,“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墨妙亭记》)。孙觉搜集湖州境内自汉以来古代石刻古碑汇集于此,予以妥善保存。
墨妙亭的出名,与苏东坡有关。当时,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是年十二月赴湖州察看堤岸,孙觉请苏东坡为之撰文作记,苏东坡留下了名篇《墨妙亭记》:“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大意是做事既要知天命,也要尽人事。
苏东坡还有《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龟跌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巨如风灯。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诗中最后一句“他年刘郎忆贺监”,刘郎指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贺监是指诗人贺知章(曾任秘书监,晚年自号秘书外监),草书笔力遒雄,很得时人称赏。刘禹锡在《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云:“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苏东坡用此故事,说的是孙觉筑墨妙亭之善举,后人一定会铭记感恩的。不曾想,七年以后,苏东坡任职湖州知州,也应了“他年刘郎忆贺监”这句诗。
墨妙亭以及所藏碑刻后来大多毁于元代兵火,直到清代光绪末年,由藏书家陆心源搜集境内所剩遗碑重建墨妙亭。1928年,郡人俞宗濂重建墨妙亭于吴兴公园内,亭为平屋五楹,内集元明清碑刻十块嵌于壁间。1996年兴建飞英公园,乃将墨妙亭易址重建于园东侧,尚存元、明、清遗刻12方,另添新刻苏东坡《墨妙亭记》、曾巩《墨妙亭》诗碑等,成为一大胜迹。其中,以元代书画家赵雍(赵孟頫之子,时任海宁知州)书题的《湖州路重修府治记》碑刻最为古老和知名。
滁州醉翁亭
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有欧文苏字的《醉翁亭记》,苏轼最出名的大楷法书。
密州超然台
超然台是山东诸城市内文化古迹
超然台是山东诸城市内文化古迹,坐落在密州故城北城诸城城墙墙中心偏西处,是“天下第一中秋词”“最美清明词”创作地。苏轼有散文《超然台记》。 古密州八大胜景之首的“超然四望”从历史典籍回到了现实中。 超然台自苏轼修建至1948年被毁,2007年诸城市重建超然台。 2010年1月28日,超然台(苏轼纪念馆)正式落成。 2019年9月7日,苏轼雕塑《把酒问青天》在超然台落成。《超然台记》在乌台诗案中掀起大波澜。
黄州赤壁
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今人考证实非三国赤壁。苏轼作名文前后《赤壁赋》和最著名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黄州沙湖
黄州沙湖是城郊的游览地,苏轼的朋友名医庞安常住在沙湖,苏轼经常去求诊。后来苏轼也在沙湖买了田产。苏是有散文《游沙湖》和著名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石钟山
苏轼散文《石钟山记》记述。
庐山
苏轼七绝《题西林壁》传世。诗僧参寥同游庐山。
镇江金山
金山寺主持佛印与苏轼有友情,朋友李公麟为苏轼在金山寺画像。苏轼诗《自题金山画像》纪其事。
南华寺
南华寺为六祖慧能坐化地,至今六祖肉身佛尚存。苏轼有诗《南华寺》。
罗浮山
惠州罗浮山,岭南名山,抱朴子葛洪归隐地,苏轼有诗《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云:“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