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的儒学20苏轼儒学的影响

标签:
文化苏轼儒学影响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的儒学20
——读苏札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六、苏轼儒学的影响1
作为一个独特的儒家人物,苏轼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应该不容低估。我以为,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作为一个偶像级人物,他用自己的儒家实践和辉煌的文学艺术的天才全才的表现,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这样的激励作用,无法估量。其次,苏轼是真正努力融通释道儒三家思想的探索者,这对后世走在这一探索路上的后来者起到引领作用。再次,苏轼是继范仲淹之后,又一位真正把民本思想放在第一位的儒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感,在苏轼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后世有良心的儒家思想家的榜样。再次,苏轼热爱生活,追求审美,他在逆境中能保持从容自若的态度。这一切已经成为后世读书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当然可能还有许多,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就是这些。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1.榜样的激励作用
苏轼一生推崇个性解放,追求精神自由,活成了知识分子想要活成的样子,成为后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于是效仿者甚多。举一个小例子,苏轼倡导的文人画,为什么会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的主流画派?就是因为有苏轼这个偶像在召唤。我们发现后代的文人画代表人物,几乎不是“狂”,就是“怪”,实际上就是不合世俗。元代的黄公望、倪瓒、王冕,明代徐文长、沈周、唐寅,清代的郑板桥、金农,哪一个不是“怪人”、“狂人”,他们躲进自己的画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堡垒,保持着自己追求自由的灵魂,这就是苏轼的影响。
文人画只是一个小例子,也许苏轼其他方面的影响更大。如他开创的“和陶诗”,后世多有追随,成为一个特殊的诗体。通过“和陶诗”,陶渊明——苏轼——后世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联系成了一线,成为后世知识分子思想独立的思想载体。
所有这些,就是苏轼的偶像意义。但是,苏轼的偶像意义已经超出了儒家的范畴,对整个后世知识分子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后文还会继续说。
2.融通释道儒三家思想探索(三峰宗)
我在前面的《佛道对苏轼的争取》一文中已经说到,正因为苏轼在当时就是“流量明星”,佛道为争取信众,刻意争取苏轼加入自己的队伍。这里不说这个而是看苏轼思想如何影响后世。
苏轼的三教合一的思想是实实在在的,而这一思想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这里举一个例子,那就是佛教禅宗三峰宗的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三峰宗是晚明临济宗分支之一,但是有争议,有人以为,三峰宗的思想太独特,应该单独称一宗。
三峰宗创派祖师是汉月法藏。汉月法藏(1573~1635)江苏无锡人,俗姓苏,字汉月,又字于密,法藏是其号,晚年又自号天山。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崇祯八年(1635)圆寂,康熙朝追谥镜通禅师。汉月15岁正式投归佛门,因悟道和最初弘法皆在常熟三峰,世人多以“三峰和尚”称之。
据五灯全书卷六十五载,法藏于海虞之三峰(江苏吴县西南)闻折竹声而开悟。后于天启四年(1624)至金粟寺,为密云圆悟之首座,然不满圆悟所提倡之'自性自悟'说,而主张禅宗五家之分派各有理由,依一大圆相得以探究佛祖之本源,遂于天启五年着五宗原一卷。相对于此,圆悟亦于崇祯七年(1634)着七辟,九年着三辟,以驳法藏之说,法藏之弟子潭吉弘忍,则撰五宗救,以支持法藏。圆悟又于弘忍寂年(1638)驳斥法藏与弘忍。然法藏之门人尚有具德弘礼、继起弘储等多人,又有法孙纪荫(住常州祥符寺)著有宗统编年三十三卷,故三峰派在江南甚为兴盛。惟清世宗尝自撰拣魔辨异录八卷,反驳此派,并毁坏五宗原及五宗救之板木,且于雍正十一年(1733)禁断此派之流传。 《五灯会元续略卷八、五灯严统卷二十四》 。
汉月儒释互通、他所主张的禅法及建立宗门内在理论之倾向,与明末江南地区的学术风气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汉月个人以《临济宗旨》契入悟境后,便秉持着恢复惠弘觉范(1070~1128)《临济宗旨》之说,并以中兴临济为己任。更积极地,汉月又撰写《五宗原》一书,回溯五家源流,并以此批判当时禅门流弊,希望藉此理念建立一套精确的方法,以验鉴禅宗五家传承以及挽救禅宗内在义理的流失。这种精神的表现加上汉月以儒释互通之讲学风格,使得汉月禅法在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吸引了许多东林门人及左派王学矫正派学者前往问道,而这股力量无形间提高了汉月在佛教社会的地位。
剥开宗教外壳,其实汉月法藏的思想对佛教来讲是具有叛逆性的,因为汉月法藏的思想核心简单说就是应该把佛教经义与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融合起来,这无疑是对佛教“出家即无家”的宗旨背道而驰。佛教最被我国儒家责难的就是“无君无父”,而三峰宗却是有家有国。三峰宗这样说,也是扎扎实实这样做,后来成为明亡后遗民重要力量。明亡后,该宗在法藏弟子弘储继起、具德弘礼的阐扬下,与明末遗民势力相结合,影响愈来愈大。直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禁止汉月法藏禅法,该宗才暂时隐匿。但至清乾隆三年(1738),乾隆皇帝又曾一度予以恢复。该宗持续时间约百年。
三峰宗的家国思想,无疑就是三教合一的典范例子。这里我们看到了苏轼三教融通思想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