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的儒学13苏轼诗《南华寺》

标签:
文化苏轼儒学三教合一南华寺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的儒学13
——读苏札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三、苏轼的三教合一5
3.苏轼对佛家的认识2
翻过大庾岭,就到了韶州,也就是今天的韶关,苏轼来到此地著名的佛寺——曹溪南华寺——一百七十多年前,唐代高僧,禅宗六祖慧能,曾在这里主持讲法,正式创立南宗禅宗的地方。苏轼伫立在藏有六祖肉身的大鉴塔前,也许有感悟,当年慧能逃避宗教的追杀,远遁岭南,终于开创了顿悟一派。如今自己一路被政治追杀,贬官岭南,会有什么开悟呢。
这是苏轼的第一首论佛诗。
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按】这首诗理解的难点是第三句“亭亭塔中人”,这个“塔中人”是谁?现在大多数文章都说是塔中的一位佛门高人。我以为非。因为毫无依据,何况这人还见面就开口发问考量已经是文坛宗师的苏轼。所以,这个“塔中人”只能是塔中的六祖慧能肉身佛,六祖当然有这个身份。因此,这就是一次苏轼与六祖慧能的精神对话。这样全诗就可以理解了。这首诗描述了苏轼在南华寺塔中六祖慧能精神交流产生的感悟。苏轼借此表达了对自己对人生修炼的检讨。这是一首五言诗,与《过大庾岭》一样,显得很是高古清远,这几乎成为惠州苏轼诗的一个主色调。“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这句话表达了苏轼想要祖师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着就是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愿望。这是苏轼表达了希望与六祖精神交流的强烈愿望。“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塔中人六祖询问苏轼他所见到的事物。这是常见的“机锋”。典故来自竹林七贤。钟会见嵇康,嵇康打铁不休。钟会去,嵇康问:何所见,何所闻。钟会云:见所见,闻所闻。(见《世说新语》)这是六祖对苏轼的考量。但是我还是觉得苏轼这里用得不好,嵇康是不屑钟会才有这一问。六祖也不屑苏轼?这个问题可以探讨。“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明上座指的是上座神秀,这里就是著名的六祖与神秀的偈子之争。这是“顿悟”第一次向“渐悟”正式宣战。“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这是对禅宗的理解,修行在己。“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苏轼自称为修行人,意味着他在修行道路上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积累和磨砺。“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自己误入官场的悔悟,导致他受到了长时间的惩罚和谴责。这与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异曲同工。“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悔过中真诚地向祖师表达自己的内心真相,以至于感动得泪水如雨般洒落。“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向祖师请求指点,希望以祖师的智慧来洗净自己修辞的瑕疵,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纯净。其实说的是心灵更加纯净。这首诗很重要,这是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基调的确定。苏轼至此可以安心作岭南人了,他已经安放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