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苏轼的儒学9三教合一之儒家基点

(2025-08-15 08:14:48)
标签:

文化

苏轼

儒学

三教合一

儒家基点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浅说苏轼的儒学9

——读苏札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三、苏轼的三教合一1

还是回过来看苏轼的学术思想,我以为苏轼是持有明显的“三教合一”的思想特征的。苏轼广交佛道朋友,并且在与佛道朋友交往中探讨佛道思想,并与自己的儒家为基础的思想印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1.苏轼的儒家基点

苏轼的学术思想确实驳杂不纯,但是他的基点还是儒家,至少他自己和学术界都这样认为。我们以前已经说过,苏轼谈佛,但是至死不肯皈依佛教,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用力即错”。他骨子里是抵触皈依的。苏轼谈道,他一生修习道家导引术,他还在诗里说抱朴子是他的老师。但是苏轼把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年都用来撰写自己的儒学著作了。特别是临终,他明知道朋友钱世雄要劝说自己皈依佛教,却意味深长地把自己的儒学著作托付,这是一种立场的宣示。所以,苏轼自己认定的定位,还是一个儒家人物。至于后世,尽管大家都说苏轼儒术驳杂不纯,但是还是一个驳杂不纯的儒家。本质上就是儒家。

关于于这一点,后文还有叙述。

但是,我要说,苏轼实实在在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苏轼二十岁时,以一篇《刑赏忠厚论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举高中进士。苏轼在考卷中曾引用一个“典故”:当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任命皋陶为法官。有一次,一些罪犯马上要执行死刑。皋陶说应该杀了他们,尧却说应该宽恕他们,两人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因此天下人畏惧皋陶执法严苛,而感念尧用刑宽容。欧阳修从未见过这几句话所说的典故。放榜后,他召见苏轼,问:“文章中的典故出自哪里?”苏轼回答道:“想当然耳。”欧阳修方知上当,对梅圣俞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师生两人,一个大胆胡诌,一个奇葩赞赏。这就是宋儒。其实,这是才子欣赏才子。苏轼只是一个才子,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这种胡诌,在学术上不值得提倡。而苏轼的这种自负才气而不严谨的学术态度,注定他不会是一流的思想家。

事实上,他在佛道方面的不严谨尤甚。

浅说苏轼的儒学9三教合一之儒家基点
滁州琅琊山,下同。
浅说苏轼的儒学9三教合一之儒家基点

浅说苏轼的儒学9三教合一之儒家基点

浅说苏轼的儒学9三教合一之儒家基点

浅说苏轼的儒学9三教合一之儒家基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