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的儒学3北宋儒学第一人范仲淹
(2025-08-09 08:43:53)
标签:
文化苏轼儒学北宋儒学流派范仲淹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的儒学3
——读苏札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一、宋代儒学流派及与苏轼的关系1
我们今天谈宋儒,似乎只有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是后世理学掌控话语权的结果。北宋并非只有五子,五子只是其中一个流派而已。
北宋主要的儒家学派有:
1.北宋儒学第一人范仲淹
近期,有很多文章把范仲淹称为北宋儒学第一人,深以为然。我的观点是:首先,范仲淹是北宋第一个倡导恢复正统儒学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次,范仲淹的儒学思想是坚持“仁政爱民”的最接近孔子思想原旨的思想。再次,范仲淹是儒家教育的积极推行者,无人能出其右。再次,范仲淹的儒学思想的影响空前,直接影响了宋初三先生和张载,直至苏轼。最后,范仲淹的一生执着追求,正是儒家执着追求精神的最好体现。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作简要论证。
范仲淹是北宋第一个倡导恢复正统儒学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宋代范仲淹之前,主流派也披着儒家外衣,实际上早已经走样。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已经把儒学庸俗化、实用化。受陈抟影响的儒生,热衷的是通过“易数”论证赵宋王朝的正统性。所有这些,都缺少了儒学的核心,那就是“仁政爱民”。是范仲淹第一个站出来,恢复儒学的本来面目。所以,范仲淹于宋代儒学有存亡继绝的大功。
范仲淹稍后时,王安石与张方平的那段问答所反映宋初儒学的情况:“一日,(荆公)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绝无人,何也?’……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公欣然叹服。”(宗杲:《宗门武库》)在佛老激扬、“儒门淡薄”的情况下,范仲淹发出了复兴儒学的呼声:“大道岂复兴,此弊何时抑?”尽管是“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但是“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就是要担当“造物者”之功,“回此天地力”,复兴儒学。
范仲淹的儒学思想是坚持“仁政爱民”的最接近孔子思想原旨的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而范仲淹的思想基点是孔子的“性善说”,他一生修水利。办学校,创义庄,用一生践行自己的人格追求。他的名文《岳阳楼记》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先忧后乐的情怀,他躬行一生。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范仲淹是儒家教育的积极推行者,无人能出其右。范仲淹捐献家产,兴建苏州府学,健全了我国官办教育的体系,从此我国古代教育解开新篇章。范仲淹的首创,得到宋仁宗推广,成为全国定制。这一教化之功,古今没有第二人。
范仲淹的儒学思想的影响空前,直接影响了宋初三先生和张载,直至苏轼。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张载等皆与之从游。宋初三先生的思想基点就是范仲淹倡导的仁政爱民,这直接影响到苏轼。
张载天资聪颖,少喜谈兵,所以当西夏侵扰北宋边境之时,21岁的他写成《边议九条》,向当时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意在组织民团夺回失地,建功立业,博取功名。但范仲淹在与张载交谈后,却认为他在儒学方面可成大器,故鼓励其专心治学,日后或可成长为一代大儒。
事实证明,范仲淹的眼光没错,张载没有让他失望。在得到范仲淹指点之前,张载的志向在于投军报国,在得到范仲淹指点之后,张载方才由《中庸》开始发奋读书,并最终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联的道理,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
所以说,范仲淹的儒学影响极其深远。宋代儒学当从范仲淹始。而范仲淹始苏轼一生的偶像,苏轼亲近庆历新政诸公,就是从仰慕范仲淹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