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苏轼书法5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5-07-22 07:48:01)
标签:

文化

苏轼

书法

丰富的文化内涵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浅说苏轼书法5

——读苏札记之十九

 

我楚狂人

四、苏轼书法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轼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蕴含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智慧。

我们试以苏轼名帖《阳羡帖》为例,鉴赏一番。

《阳羡帖》纵27.522.6厘米 纸本 旅顺博物馆1963年购藏

浅说苏轼书法5丰富的文化内涵

《阳羡帖》,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信札,内容为:

“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讬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这封信很短,只有68字,大致意思是:我(苏轼本人)虽然已经在阳羡买了田地,但也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伏腊:古代冬夏两种祭祀的名称),禅师以前说过在邻庄准备了田地,结果怎样?我委托得之(苏轼的朋友徐大正)去商议经办这件事。景纯家的田地,也请得之商议经办,此事就不详说了。为这点琐事不时的打扰您,您大人大量,想来必定不会怪罪我。苏轼再拜。

 

在《阳羡帖》的后面有一段跋文,作者是明代初年灵隐寺的和尚来復,内容为:

“东坡公文章节义高一世,在宋熙宁元丰间已为天下学者所师表。故其遗篇断简流传至今,观者无不兴起。此帖乃答钱济明所书,才五十余言,刚毅之气犹可想见。宝是帖者当知公之所存有不待华画之精而后传也。”

来復的跋文高度赞扬了苏轼的文章及人品,指出《阳羡帖》是苏轼写给友人钱济明的,其中洋溢着刚毅之气。

根据这一段跋文,知道《阳羡帖》是写给钱济明的,钱济明就是钱世雄,苏轼的常州好友,与苏轼多有诗文书信往来。苏轼去世就是在钱世雄为苏轼租赁的孙氏园,今修复称“藤花旧馆”。从书信内容看,当是苏轼最后重病常州时所写。

苏轼并没有真正在阳羡生活过,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离开黄州后,曾经到常州拜访垂老的三朝元老张方平,这是他们苏家的伯乐,苏轼弟兄陪伴老人住了几个月。此期间。确定了买田阳羡的事情。期间,苏轼去了一趟阳羡,与阳羡有五日之缘,这也是苏轼在阳羡的仅有的五天。苏轼有《楚颂帖》纪其事。

《楚颂帖》亦称《种橘帖》、《买田阳羡帖》,原帖真迹早已毁灭,明代徐溥的拓本存世也很难见到。民国时有人在市上以重金购得此拓本,后来又落到了日本人手中,后辗转至台湾。

《楚颂帖》是苏轼在宜兴通贞观郭知训提举家中写成的。帖上有许多名人的题跋,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拜观此帖后题了跋文:“东坡公欲买田种橘于荆溪上,然志竟不遂,岂造物者当有所靳耶!而楚颂一帖传之后世为不朽,则又非造物有所能靳也。”明代弘治年间宜兴人侍郎沈晖重修道公祠,将该帖摹勒于后,置于祠中碑亭,后不知下落。

明代成化年间,宜兴籍礼部尚书徐溥在长洲李应桢处看到此帖后,欣喜万分,于是选用优良石料精心摹刻后带回宜兴家中洑溪书屋,并在摹帖后面跋了《楚颂帖》的摹刻经过。

浅说苏轼书法5丰富的文化内涵

浅说苏轼书法5丰富的文化内涵

浅说苏轼书法5丰富的文化内涵

《楚颂帖》原文如下:

吾來陽羨(宜興),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落成,當作一亭,名只曰楚頌。元豐七年十月二日。

中期的《楚颂帖》和晚期的《阳羡帖》,是书法精品,也是苏轼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苏轼的书法和他的思想情操是高度融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