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苏轼诗14山水诗之《赠刘景文》

(2025-06-04 07:26:12)
标签:

文化

苏轼

山水诗

《赠刘景文》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浅说苏轼诗14

——读苏札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三、感遇诗10

3.山水诗3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简析: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这首诗通篇写景,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实际上是感叹已经步入晚年的刘景文。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刘景文即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文,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刘景文任两浙兵马都监,苏轼很欣赏他,视他为国士,,与他有诗歌唱酬往来。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这首诗的前一句说荷尽菊残,却依然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菊残犹有傲霜枝,后人就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后一句橙黄橘绿,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植物。苏轼用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这首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读来精神振奋,备受鼓舞。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且蕴含哲理。此诗通过写梨花盛开,抒发春光易逝、人生苦短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

浅说苏轼诗14山水诗之《赠刘景文》
杭州西湖苏堤,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浅说苏轼诗14山水诗之《赠刘景文》

浅说苏轼诗14山水诗之《赠刘景文》

浅说苏轼诗14山水诗之《赠刘景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