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苏轼诗6宦游诗2

(2025-05-20 07:25:19)
标签:

文化

苏轼

过惶恐滩

过大庾岭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浅说苏轼诗6

——读苏札记之十七

 

我楚狂人

三、苏轼的感遇诗2

 

1.宦游诗2

几天后,苏轼抵达庐陵(今江西吉安),收到了第五道诏令:落建昌军司马,贬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前路日益险峻,进入赣州,等待他的是怪石多险的十八滩,其中的黄公滩,又名惶恐滩,尤为凶险,不由得感慨万千,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简析:

这首七言律诗已经没有了苏轼惯有的风轻云淡,充满了对未知前路的困惑。

首联,“二毛”,头发斑白;“十八滩”在赣江险处,惶恐滩即其中之一。“一叶”极言自身的渺小。读来顿觉身如落叶,极不安全。

颔联,“孤臣”,失势无援之臣,这里就是苏轼自己了。地名惶恐,叫人惶恐,不觉潸然泪下。问归途何处?

颈联,“添帆腹”写风大,船帆鼓成大肚子了,很形象。“石鳞”是指密布的礁石,大雨涨水,把礁石隐藏,更是充满了不可知的危险。这是说的旅途的艰险。

尾联说,我应当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我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这是官场的感慨,也是逃脱官场的意愿。苏轼真的心灰意冷了。

从前面两首诗对比着看,苏轼这一路的心灵折磨不小。

苏轼到达大庾岭的时候,苏轼已经从低落的情绪中逐渐解脱出来,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简析:

苏轼这首五言诗已经开启了惠州诗的基调,清远高古,有一种追求内心纯净和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登临大庾岭,体验到了一种身心清净的境界。他与世无争,心境宁静。在大庾岭上行走的当下,他完全忘却了自己的身世和尘世间的琐事。最后,他想象仙人拊摸他的头顶,传授长生之道,表达了对永恒存在和超越凡尘的向往。这已经有了道家思想的流露。

诗词的最后两句“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是诗人的想象,李白常有此类语。诗人渴望超越尘世,追求永恒。

这首诗表现的思想,苏轼似乎已经安心下来了。

《惠州一绝·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简析:

这一首应该归入宦游诗,写的是贬官惠州之后的心态。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

苏轼爱荔枝,实际上就是表示对惠州生活的满意,也就是对贬官的不介意。这种态度对施加迫害者是极度的蔑视。这也是他再次被贬儋州的原因之一。

浅说苏轼诗6宦游诗2
宜兴东坡买田处,下同。
浅说苏轼诗6宦游诗2

浅说苏轼诗6宦游诗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