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2025-04-05 07:35:18)
标签:

文化

苏轼

归葬意识

三苏坟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读苏札记附文一

我楚狂人

苏轼去世后,没有葬于安家的宜兴,也没有归葬老家眉山,而是葬于汝州。今尚在。

“三苏坟”在河南郏县城西北22公里小峨眉山西坡苏坟寺村。坟院占地7937平方米,四周筑有墙垣。进人院门有一高7米,宽6米的石坊,石坊后为飨堂、祭坛,坛后三冢隆起,从东北向西南排列,苏涧墓居中,苏轼、苏辙二墓分别左右。三坟前立有苏轼雕像一尊,高3.5米,加上台座,总高7米。

这“三苏坟”有一个误导,那就是苏洵这里是衣冠冢,是元朝人好事建造在中间的。苏洵墓在眉山,与夫人程氏合葬,其侧还有苏轼原配夫人王弗。苏轼手植万株松树,此即“短松冈”。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病故于常州,次年移葬于此。其次子苏迨、三子苏过护送。长子苏迈迎母亲王闰之棺椁来次合葬。王闰之灵柩原寄存于开封佛寺。

陕县苏墓是苏辙准备下的家族墓园。苏辙遭遇苏轼从雷州“内迁”,就任兄长没有到任的汝州,经营了这座墓园,最早“入住”的是苏辙的一个儿媳,即苏轼说的“八郎妇”。

苏辙在苏轼死后11(1112)卒于许昌,其子孙将其葬此。其父苏洵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先卒于京师,翌年十月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至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郏县尹杨毛将苏洵衣冠葬于两墓之间,并建祠塑像,遂有三苏坟之称。

有人将苏轼在乌台诗案时的《狱中示子由》一诗中“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两句摘出锲刻于坟院内的石坊左右柱上,也算是应景。苏轼从没有流露过想要归葬眉山祖坟,他只想与兄弟团聚。

从苏轼没有归葬的想法,忽然发现,北宋人不归葬的并非个案。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三苏坟,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浅说北宋人归葬意识的淡化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