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州9那些相送相随的朋友兼说苏轼与佛之卓契顺

标签:
文化苏轼惠州相送相随的朋友卓契顺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在惠州9
——读苏札记之十四
我楚狂人
四、那些相送相随的朋友兼说苏轼与佛道1
苏轼这一次南下,一路并不乏相送相随的朋友,上文说到,相送的朋友有米芾和张耒。而还有相随的朋友老道士吴复古。当然还有,如有资料云:
东坡在惠州,佛印在江浙,以地远无人致书。有道人卓契者,概然曰‘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矣。’因请书以行。印即致书云‘尝读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愿不遇主知,犹能坐茂林以终日。子瞻中大科,登金门,上玉堂,远放寂寞之滨,权臣忌子瞻为宰相耳!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万劫常住,永无堕落。纵未得到如来地,亦可以骖鸾驾鹤,翔三岛为不死人,何乃胶柱守株,待入恶趣。昔有问师佛法在什么处?师云“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屙屎撒尿处,没理没会处,死活不得处。”子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到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聪明要做甚么?三世诸佛则是一个有血性汉子。子瞻若能脚下承当,把一、二十年富贵功名贱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佛印的这封信是真实存在的,有清代郑板桥书法留存,可见被认可。但是送信人似乎有疑问。根据苏轼自己的文章记载,这人叫做卓契顺,是苏州定慧寺僧人,为其师送信。(请参见拙文《苏轼与苏州》)这份资料把两件事混淆了。是不是卓契顺顺便为佛印带信?也有可能。但是这里人名也错了。此人叫做“卓契顺”,而不是“卓契”。那句话“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矣。”也不是对佛印说的,而是对苏轼长子苏迈说的。所以我在《苏轼与佛印》一文中说过,有关佛印的记载好多靠不住。
苏轼第一次贬官黄州,有诗僧参寥陪伴了苏轼好几年,但是这一次没有参寥,因为参寥受到苏轼牵累,失去了自由。苏轼被贬同时,参寥被强制还俗,被“编管”,也就是管制了。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也就是苏轼去世那一年才恢复自由,复祝发,师号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