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与苏州5苏轼与垂虹桥

(2025-03-03 07:14:02)
标签:

文化

苏轼

苏州

垂虹桥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苏轼与苏州5

——读苏札记之十三

 

我楚狂人

四、苏轼与五亩园

五亩园,即苏轼诗中的梅家园。我在《苏轼与梅尧臣》一文中已经细说,并考证了苏轼诗中的“梅宣义”就是梅尧臣。我这里不赘述了。请有兴趣的朋友,参见拙文《苏轼与梅尧臣》。

五、苏轼与垂虹桥1

苏轼两次任职杭州,两次吴江垂虹桥雅集,成为千秋美谈。这两次雅集的简单经过。我在《苏轼在杭州》中已经说过,这里做一点补充。

垂虹桥,苏州第一长桥,位于吴江东门外。这里原是吴江东门太湖洪水宣泄口。垂虹桥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原为木桥;德祐元年(公元1275?)毁于兵乱,同年重建为85孔。元代大德八年(公元1304)增建至99孔,不久桥又塌塞五十余丈。直至泰定二年(公元1325)始由知县张显祖易木为石,改建为联拱石桥,全用白石垒砌,长500多米,设72孔。是为江南第一长桥。1969年倒塌,现仅存两端数孔。

据史料记载,当时垂虹桥三起三伏、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故而得名。桥孔比一般的桥孔高,便于行舟,利于泄洪。桥两堍各有一亭,并有四大石狮,栩栩如生,雄踞桥堍,甚为壮观。桥身中央,建有桥亭一座,名垂虹亭。亭作平面正方形,九脊飞檐,前后有拱门二道,可通行人,别具一格。垂虹石桥的建成,消除了苏杭驿道的最后一个险要大渡口。自此商贾云集,墨客聚会,吴江成为车船之都会。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描绘垂虹桥的诗篇。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插天带东势嵯峨,截断吴江一幅罗。江北江南连地脉,人来人往渡天河。龙腰撑云渔舟去,鳌背高驰驷马过。桥上青山桥下水,世人曾见几风波。”气势磅礴,一如惊雷出岫。还有一首:“横绝中流倚画桥,晴虹千丈影迢迢。月随秋色天涯尽,心伴湖波日夜摇。”倜傥风流,更为骚人墨客争相吟咏。每当皓月当空,垂虹桥笼罩在夜色之中,别有一番意境:“垂虹桥下秋水清,垂虹亭上月初明。”“垂虹夜月”就成为吴江八景之一。

垂虹桥多见于南宋诗人杨万里、姜夔词章。有明代祝枝山的画作存世。现由美国著名收藏家顾洛阜(Jone.M.Clofd)先生收藏的《垂虹别意》画卷便是一件非常珍贵和难得的稀世珍品,它以诗文书画记录下了明代中期以沈周、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吴门才子在吴江垂虹桥畔送别安徽学子戴昭时的深厚情谊。

那么,苏轼的时代,垂虹桥就是木桥,稍后的杨万里、姜夔的时代,也是木桥。这里是太湖的泄洪通道,也是吴江东门的交通要道。是大运河的风景绝佳处,因此也就成为文人雅集之所。但是垂虹桥雅集,还是从苏轼开始的。

苏轼与苏州5苏轼与垂虹桥
垂虹桥残存,下同。
苏轼与苏州5苏轼与垂虹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