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杭州4第一次任职杭州之苏轼与张先

标签:
文化苏轼杭州第一次任职张先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在杭州4
——读苏札记之十二
我楚狂人
一、第一次任职杭州3
4.苏轼与张先
苏轼第一次任职杭州时,认识了正好居杭州的文学前辈张先。 张先年长苏轼46岁,已经是82岁的高龄老人了,但是生活兴趣还是很浓厚,与苏轼两人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经常一起泛舟西湖,寄情山水、共赋诗词。 正因为受张先的影响,苏轼那段时间的词作更多一些。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是早期慢词代表性作家,与柳永齐名。张先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自鸣得意。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天圣八年 (1030年),张先与欧阳修同榜进士。张先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任吴江知县。康定二年(1041年)为嘉禾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时,辟为通判。皇祐四年(1052年)张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治平元年(1064年)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 并与一些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过着优游的生活。晚年与梅尧臣、欧阳修、赵抃、苏轼等交游酬唱,创作至老不衰。元丰元年(1078年),张先卒,年八十九。
张先的词,就内容而言,多是反映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词中的主角多为风尘女子。写长调“多用小令做法”(夏敬观手批《子野词》)。在宋初小令向长调过渡的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透露出了宋初词风转变的某些信息。 [8]张先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苏轼并没有把张先当做前辈,而是平辈朋友的友情。张先八十多岁还娶了十几岁的小妾。苏轼嘲笑他:“一树梨花压海棠。”此一句流传千古。从这句诗来看,他们的交往脱落形骸。也有人说,这一句不是苏轼写的,而是明朝人的小说编排的。但是下面一首词确确实实是苏轼在杭州写给张先的:
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说的就是八十老翁娶小妾的事情。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由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这是升官。时任杭州太守的杨元素为苏轼送行,陈令举、张子野特地来到杭州看望,四人同舟行至湖州访李公择,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雅称“六客之会”。
苏轼《书游垂虹亭》云:
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此六人泛舟游吴淞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张先在《松江》一诗中写到:“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这时候,张先已经85岁了。此一别,苏轼与张先就是永别。

吴江垂虹桥残存,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