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符与春联——年俗之三

(2025-01-31 07:58:01)
标签:

文化

年俗

桃符

春联

分类: 谈天说地

桃符与春联

——年俗之三

我楚狂人

临近年终,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的一大年俗,而且已经早就传到周边国家。如越南就流行春联。年底,书法家上街,当街为老百姓书写春联,已经是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春节前的一大盛况。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有这样的传说,说是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春节,西蜀后主孟昶,命翰林学士幸寅逊写桃符。幸寅逊写好后,孟昶看了觉得对仗不太工整,于是亲自提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个大字,左右随从纷纷叫好。孟昶就说:这幅联语不用往桃符上刻了,就用朕的御笔,裁成两幅,贴在寝宫大门两侧。左右的人讨好,就问:既然是新样式,能否请陛下惠赐一个新名字?以示有别于桃符?孟昶想了想,又看了看刚写就的对联最后一个字,便说:联中有个春字,又是春节所挂之联,就叫春联吧。

这样我们知道,春联是孟昶首创的,春联的前身就是桃符。王安石《元日》诗的“旧桃换新符”,说的就是桃符。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门神的名字,悬挂或嵌缀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桃符。

桃符历史悠久,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桃符最初书写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演变为书写吉祥语,进而发展成为对偶的诗句。这就是造纸术产生之前的对联了。这一记载至少说明在东汉时已盛行春节挂桃符的风俗。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西蜀后主孟昶创春联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

春联是特殊的一种对联,除了对联应有的对仗工稳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具备这样一些特征,一是用大红纸书写,以示喜庆,兼具辟邪。二是,内容喜庆祥和,表达对新一年的期盼。三是,具备时代特征,跟得上时代,有时代精神。还往往“镶嵌”日当年生肖的信息。四是,用语新巧,避免陈词滥调。具备这些就是好春联。

贴春联,春节序幕拉开。

年初三继续拜年,万事如意,诸事顺遂!

桃符与春联——年俗之三
老友周秦今年为沧浪亭撰春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