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之小序

(2025-01-28 07:24:02)
标签:

文化

春节

除夕

爆竹

分类: 谈天说地

 

爆竹声中一岁除

——年俗之小序

我楚狂人

王安石有《元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或许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春节诗了。这首诗第一句就说爆竹,这似乎就是春节的最显著特征。事实也是,那些年,即使最贫困的日子里,春节总少不了爆竹。特别是改革开放刚开头的那些年,除夕夜的爆竹真的是震耳欲聋。春节晚会的新年钟声响起,整个中国都在如春潮一般的爆竹声中。这时候,人们在爆竹声中大声地互相恭喜,祝福新一年的好运气。

近几年很多地方禁放,耳根似乎是清净了,但是年味呢?没有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没有了空气中浓郁的硫磺味。总觉得年味淡了。今年我国春节申遗成功,各地都在申报子项目,那么爆竹呢?当然节日防火很重要,但是能不能想点办法,既有爆竹,又有安全。科技发达至今,我想会有办法的。

从小就有一个疑问,爆竹为什么叫做爆竹?与竹子有关系吗?还真有。原始的爆竹就是经燃烧而爆响的竹子。

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也就是说。现在爆竹的样子成型于宋代。苏州人称爆竹为“炮仗”,我以为就是延续了唐人的“爆仗”的叫法。毕竟苏州人延续唐音也是常见的事。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有春节的地方就有爆竹。我愿中国的爆竹,在中国春节里喜气洋洋地响遍全世界。

借春节申遗成功的机会,写一点年俗。我是苏州人,当然立足苏州。我这里写的年俗,大多是苏州年俗。我希望朋友们都来写写自己家乡的年俗。

蛇年吉祥!万事如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之小序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之小序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之小序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之小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