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在黄州5黄州的朋友3杨寀

(2025-01-27 07:34:53)
标签:

文化

苏轼

黄州

朋友

杨寀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苏轼在黄州5

——读苏札记之十一

 

我楚狂人

二、黄州的朋友3

元丰六年(1083)五月,徐君猷赴湖南上任,杨寀(字君素,生卒年月及籍贯不详)接替黄州太守之职。像前两任太守一样,杨君素对苏东坡关怀有加,在临皋亭南面为苏东坡建了三间大瓦房,苏东坡将其取名为南堂,这便是苏东坡在黄州除定慧院、临皋亭、东坡雪堂外的第四处住所。

次年三月,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元祐二年(1087年)十二月,翰林学士知制诰苏东坡无比思念杨君素和黄州父老,在京师作 《如梦令·寄黄州杨使君》二首: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画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结识了陈君式、徐君猷、杨君素。这三位太守,他们慰藉、温暖了苏东坡的黄州岁月,使他由最初的惶恐纠结,逐渐变得豁达,造就了一个苏轼达观自适的苏东坡。

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苏州人常说的“黄州太守闾丘孝终照顾黄州时期的苏轼”一事,似乎从所见到的资料,都没有有关苏轼与闾丘孝终在黄州交集的证明。这个问题我在后面会再说。

苏轼很幸运,在黄州遇到的三位知州都是仁厚君子,对待他十分礼遇。这说明北宋士大夫的基本队伍是好的,像制造乌台诗案的沈括、李定、舒亶被还是不被人认可的。同时客观上也有原因,其一,黄州是穷乡僻壤的下等州,这里天高皇帝远,不被人瞩目。其二,到黄州做官的都是不被重视的官员,他们乐得清高,不必落井下石讨好权贵。其三,黄州主官在政治上基本上已经是终点,事实上,陈轼退休三年就去世了,那时苏轼还没有离开黄州。而徐大受离开黄州半年就在湖南任上去世。这样的老人对功利心看淡,自然容易同情苏轼。最后一点,苏轼的才华人品有口皆碑,虽然落难,但是朝野呼声还是很高。黄州苏轼还是被人看好的。事实上,苏轼的政治巅峰期还在黄州之后。不管怎么说,三位太守本身的人品还是最重要的因素。苏轼还是幸运的。联系到苏轼晚期贬官惠州、儋州,都得到了当地主官的保护,这就不得不说一句,公道自在人心。

苏轼在黄州5黄州的朋友3杨寀

苏轼在黄州5黄州的朋友3杨寀

苏轼在黄州5黄州的朋友3杨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