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秦观2苏轼与秦观的交往

标签:
文化苏轼苏门四学士秦观交往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与秦观2
——读苏札记之九
我楚狂人
一、苏轼与秦观的交往
苏轼与秦观的交往,同样有孙觉的原因,秦观是孙觉的得意门生,孙觉向苏轼推荐了自己的弟子秦观。
元丰元年(1078年)春,秦观在家读书准备应考。因孙觉将要赴任,秦观作《奉和莘老》《次韵莘老》诗相送。四月,准备入京应考,途径徐州,携李公择书拜谒苏轼,这是他与苏轼的初次见面,并正式成为其门下士,作有《别子瞻》《戏云龙山人二绝》诗。同年,秋试落第,过泗州东归,参寥作诗安慰,苏轼有和作,并有书。秦观回到高邮后,作有《掩关铭》《叹二鹤赋》《黄楼赋》。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苏辙兄弟常有书信往来。并作有《南乡子·妙手写徽真》词。年底,代替参寥作《与钟公实启》一文,并有《寄孙传师著作》诗。
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自徐州徙知湖州,途径高邮,与秦观、参寥相会,三人结船过无锡、游惠山。六月,赴会稽看望祖父,得以结识太守程师孟(即程公辟),与之游鉴湖、访兰亭,谒大禹庙,留下不少诗篇。有《望海潮·秦峰苍翠》《满庭芳·雅燕飞觞》《南歌子·夕露沾芳草》《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等词。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秦观前往湖州看望。八月,过杭州,与参寥月夜游西湖,谒辩才大师于潮音堂,应邀作《龙井记》《龙井题名记》。年底,与程师孟辞别。
元丰三年(1080年),秦观在高邮闭门读书。同年春,作《寄程公辟》《竹诗》等诗。苏辙被贬迁途径高邮,秦观伴其游扬州。同年,鲜于侁任扬州太守,以礼相待秦观,秦观为其作《鲜于子骏使臣生日》诗,《扬州集序》,《望海潮·星分牛斗》词。同年秋,黄庭坚、李之仪等先后途径高邮,与秦观相会,相与唱和,秦观称黄庭坚为“江南第一等人物”。
元祐初年,苏轼位居中书舍人,又是公认的文坛盟主,这时候苏门自然是很兴盛的,而其中翘楚就是苏门四学士。这个时候,与苏轼书信往来十多年的黄庭坚面见了苏轼,开始了他们诸多的酬答之作。这也是苏门四学士齐聚的日子。论者以为,黄庭坚与苏轼是半师半友的情谊。这可能是因为黄庭坚与苏轼年龄差不了十岁,而且面见苏轼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但是黄庭坚对苏轼一直执礼甚恭,人称“苏黄”,而黄庭坚始终不肯与老师并列。
如果说黄庭坚是苦吟诗人,刻苦型的学者,走的实际上就是他的丈人老师孙觉的路子,那么秦观则更像是苏轼的学生。
秦观才情敏捷,猎涉广播,是天才型人物,这是苏轼的路子。苏轼对秦观是期望很高的,希望秦观成为自己在文坛的接班人,如同自己接了欧阳修的班。所以对秦观的要求更加严格,有时近乎苛责。这也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缘故。
秦观的文学成就也确实可观,但是苏门四学士都受到苏轼的政治影响,一直在贬官中,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元祐初年,这是秦观与苏轼过从最密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