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黄庭坚7肝胆相照两诗人

标签:
文化苏轼苏门四学士黄庭坚肝胆相照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苏轼与黄庭坚7
——读苏札记之八
我楚狂人
三、肝胆相照两诗人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被用来攻击苏轼的诗文里,便有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当时情况尚未明朗,挺苏的有,倒苏的也不少,还有急于撇清关系的。官微言轻的黄庭坚,无法为苏轼做些什么而自己也要接受别人的审问,两人当时还未曾相见,他完全可以说“我跟苏轼不是同党”免罪,可他偏要说: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苏子瞻是忠君爱国的。因此黄庭坚受到“罚金”的处分。
熙宁五年(1072)的某天,苏东坡在黄庭坚的岳父孙觉处做客,孙觉将黄庭坚的诗作给苏东坡看,并向其推荐黄庭坚。苏东坡看了后十分诧异,赞誉黄庭坚的诗作“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同时也以为“其必是轻外物而自重者”。孙觉趁机要求说:“此人(指黄庭坚)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苏东坡却笑道:“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家苏东坡一开始就对黄庭坚的印象很好,后来苏东坡又在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处看到了更多黄庭坚的作品,再加上李常的夸奖与推荐,对黄庭坚的印象就更深刻了。以至于在这之后,黄庭坚与苏轼还未见面,就有了许多彼此间书信与诗歌唱和的往来。
元丰元年(1078)春,黄庭坚致书苏轼,并附上赠诗《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原文为:
其一: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其二: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上有百尺盖,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大小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苏轼收到信后,在同年的初秋写了回信,并附上了和诗两首《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原诗为:
其一:
嘉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陈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
大哉天宇间,美恶更臭香。君看五六月,飞蚊殷回廊。
兹时不少假,俯仰霜叶黄。期君蟠桃枝,千岁终一尝。
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旁。纷纷不足愠,悄悄徒自伤。
其二:
空山学仙子,妄意笙箫声。千金得奇药,开视皆豨苓。
不知市人中,自有安期生。今君已度世,坐阅霜中蒂。
摩挲古铜人,岁月不可计。阆风安在哉,要君相指似。
这是苏黄唱和的开始,也是他们友谊的开始。从此,苏黄之交,千古传唱。
在苏轼的政治生命后期,一再被贬谪。最后被贬到海南儋州。此时黄庭坚和苏轼的命运一样,被贬到戎州,二人再难以相见。
此后二年,苏轼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