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与议论5宋人议论入诗

(2024-10-27 07:45:34)
标签:

文化

诗学乱弹

诗与议论

著名哲理诗

分类: 学术争鸣

 

诗与议论5

——诗学乱弹之五

 

我楚狂人

二、议论真的不能入诗?2

宋人在议论入诗,确实是下了功夫的,我们再看一些著名的宋人的议论入诗: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简析:通篇抬杠,典型的宋代文人风格,苏轼不愧著名大杠精。但是,抬杠中,物我依存的关系不是说得很透彻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简析:通篇说理,循循善诱,是老父亲庭训的架势。说有了学习必须要有实践的道理。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简析:议论在诗末,诗面上是寻春,实际上是寻找自己追求的圣人之道,互有明悟,登觉百花齐放,生机勃勃。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简析:作者说,一切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很可惜,这句诗被后世人用歪了,“红杏出墙”课不是好话。

略举数例,就可以知道,好的议论入诗不但不影响诗歌的艺术性,相反更具有艺术魅力,更被人传颂。所以,不是议论能不能入诗的问题,而是如何入诗的问题。在诗歌里面端了个臭架子讲腐朽的套话,这真的是令人生厌的。但是如果寓道理于情景,自然地说理,还是被人乐见的。

所以,我以为,不是议论能不能入诗的问题,而是议论如何入诗的问题。好的议论入诗不但不应该被排斥,相反应该被赞赏。

诗与议论5宋人议论入诗
苏州闾丘坊巷今貌,下同。北宋黄州刺史闾丘孝终居此并立坊。此公对贬谪中的苏东坡多有照拂,拜访此公是苏东坡多次造访苏州的真正原因。
诗与议论5宋人议论入诗

诗与议论5宋人议论入诗

诗与议论5宋人议论入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