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考作文简析3

标签:
教育高考作文京津沪卷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2024年全国高考作文简析3
我楚狂人
四、北京卷作文题简析
题目: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简析:
京津沪保持自主命题,也有无奈,毕竟京津沪得天独厚,教学资源与其他地方不可同日而语,与其到了划分分数线尴尬,不如自主命题。这个现象还要延续多少年?不知道。
再看北京卷作文题。看了几年来的北京卷作文题,感受就只有两个字“坚守”。北京卷作文题的个性鲜明天下第一,我以为今后几年还会是这样。北京卷作文题的“坚守”,大致上是这样几点:
其一,是全国作文题中最长的,因为它考的项目多,选项也多。北京卷作文题多年来坚持大小两作,小作文(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这样,题干基本上就是其他卷的五倍了。惟一的缺点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大,至少要读完才能选。
其二,语文课标已经强调了应用文教学,或者称为“实用性文体”。在高考中坚持这一点的唯有北京卷作文题。北京的小作文(微写作)多年来坚持考实用性文体。这一点值得尊敬。当年欧阳修被誉为宋代科举的标杆,就是因为他做主考力主去空谈推崇实用性文体,还树立了曾巩这样的榜样。其实我们时下这的要提倡去空谈了。所以北京卷的“微写作”不要轻视,今后教育史上或许会有超过我们想象的评价。
其三,坚持确定文体。即使在“话题作文”风头最健的年头,北京卷大作文还是坚持指定文体。给两个题目选择,一个记叙文,一个议论文。加上微写作的实用性文体,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文体全覆盖了。北京卷不接受似是而非的夹杂文体。这是正道。对学习阶段的考生如此要求是正确的。
回到今年北京卷作文题。今年的小作文,三道题都很时尚,第一选项是对“点赞”功能的短评,议论性的。第二选项实际上是策划草案,很时髦吧。第三选项是小诗,有点浪漫,有动漫一般的效果。所以,北京卷的“坚守”并不古板。
大作文,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实际上就是命题作文。审题没有设置难度,议论文着眼传承,记叙文着眼于开拓。
北京卷作文题样式不会被全国卷采用,但是很有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建议专家们好好研究一下。
五、天津卷作文题简析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不少于800字;
简析:
多年看天津卷作文题,似乎个性并不鲜明,今年的题目近乎“海派”,与历年上海卷作文题的风格近似。从题型看更像话题作文,但是限制还是明确的,就是“被定义”和“自定义”两个概念。我以为议论文不易出彩,往往会是老生常谈,如果有精彩的故事写这个题目会很有趣。
其实我们在社会上客观上一直在“被定义”,要“自定义”很难。这很无奈。
六、上海卷作文题简析
题目:
写作 (70分)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简析:
上海卷作文题一项个性鲜明,首先往往是签过最短的题目,印象深刻的是有过两个“一字题”——忙、杂,两个字道出海派文化的精髓,拍案叫绝。
今年的题目实际上还是近似话题作文,话题就是三个字“认可度”,请注意这里有海派的“狡猾”,认可度不是完全反映真实情况的,有时候多有立场、情绪等等非理性干扰因素。如苏州人认为勾践就是一个无信无义的小人,大坏蛋。绍兴人则以为勾践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大英雄。立场不同。苏州人讨厌勾践,却喜欢那个给勾践出坏点子的范蠡,谁也说不清理由。这就是情绪。但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认可度啊。
所以,上海这个作文题,千万不要掉进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