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鏊“屈就”探花的民间情绪2“三元坊”

(2024-05-30 07:03:27)
标签:

文化

明朝苏州

王鏊

“三元坊”

分类: 苏州夜话

王鏊“屈就”探花的民间情绪2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

 

我楚狂人

一、丛“三元坊”说起

苏州有地名三元坊,原牌坊早已无存,仅存地名。苏州三元坊现在苏州人指的是一个路口,也就是人民路(原名卧龙街)与十全街(此段原名大太平巷,更早名为孝友坊)和对直的书院巷的十字路口。其实更早时是一段路,即今书院巷口到新市路口的这一段人民路的路名,也就是文庙的东围墙沿线。

苏州三元坊是为了苏州三元及第的钱棨建造的。钱棨(1734-1799年),原名起,后因避唐代诗人钱起同名,遂改名, 字振武,号湘舲,苏州府长洲人,吴越王钱镠之后。

钱棨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棨乡试中式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辛丑科会试中式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式第一名状元。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钱棨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次年,任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因不到书房督课而遭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詹事府右赞善,次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乾隆六十年(1795年),擢詹事府中允,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嘉庆二年(1797年),擢詹事府右庶子,寻转左庶子,翌年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四年(1799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云南学政,卒于任上。云南总督代为料理后事,送柩回籍,葬于苏州府吴县胥口镇的香山。

乾隆帝钦点钱棨为状元时,曾赋诗记盛:“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讵止求端楷,所期进谠论。王曾如可继,违弼我心存”,副主考翁方纲则把数百人的赞颂诗编成《三元诗集》,以示祝贺。后人还在钱棨的进学之地苏州府学建立“三元坊”,来表达对他的纪念。钱棨著有《湘舲诗稿》。 [1]还曾参加纂修《明史》,另著有《中吴文献》六十册,《三吴水利》三卷。

但是,陆巷村人,却把王鏊的探花坊叫做三元坊。这是为什么?本世纪初老友陈振康带着我从东山镇响水涧上山,翻过廿四弯,从山顶山神庙下山第一次到陆巷,见到了这一组三通牌坊。就听到了村民称之为“三元坊”,就产生了怀疑。

《陆巷村志》载:明成化十一年(1475),王鏊高中会元和探花的当年,王家在紫石街上建造了探花、会元和解元三座牌楼。清乾隆七年(1742),王鏊裔孙王金增对三牌楼进行过修葺。文化大革命中,牌楼全毁,只剩下六根光秃秃的石柱遗迹。2002年,东山镇根据保存的原牌楼照片,恢复了三牌楼。因王鏊曾官封太师,列为一品,故在重修探花牌楼时加上了一品两字。

探花牌楼高8米,宽4.2米,位于紫石街中部东侧,为王家的进口。据说现探花牌楼两根高8米的青石柱子,采自太湖中的谢姑山。

解元牌楼高7米,宽3.6米,位于紫石街南端进村处,下有石门槛,原有门可关闭进口。

王鏊探花坊实物具在,但是陆巷人站在探花坊下说是三元坊,绝对不是自娱自乐,一定是有原因的。

王鏊“屈就”探花的民间情绪2“三元坊”
王鏊会元坊,图片均来自网络。
王鏊“屈就”探花的民间情绪2“三元坊”
王鏊解元坊
王鏊“屈就”探花的民间情绪2“三元坊”
王鏊探花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